人民網 >> 理論 >>
大部制改革:科學發展的有力保障
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
2013年01月04日10:33   來源:求是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要求,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健全部門職責體系。作為這一改革的試點,工業和信息化部在探索中,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著力創新行政管理理念,轉變職能,有力保障了工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在改革實踐中,我們從基礎抓起,堅持在“六個注重”上狠下功夫。

  注重科學優化機構設置。堅持精簡統一效能,整合優化內設機構。將過去由十幾個部門分管的行業,綜合設置為原材料、裝備、消費品、電子信息4個管理大司局,推進管理職能的有機整合。根據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內在要求,設置主要負責節能與資源綜合利用、軍民結合、信息化推進等機構。兼顧信息通信網絡發展、管理和安全保障的現實需要,設置主要負責通信發展、電信管理、通信保障、信息安全協調等機構。

  注重全面正確履行職責。認真履行管規劃、管政策、管標准以及指導行業發展的職責。按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提出了工業轉型升級、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通信業轉型發展等戰略舉措,狠抓企業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產業基地建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著力攻克“三網融合”、淘汰落后產能等難點。

  注重加強政府管理創新。堅持把轉變職能作為改革的著力點,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減少微觀干預,精簡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注重增強行業管理的科學性和全局性。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行業管理的新途徑,強化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和行業自律管理,努力為行業發展創造開放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改進財政資金支持方式,支持受惠面廣和公益性強的新型工業化基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建設,加強信息發布等公共服務,健全行業服務體系。

  注重健全協調配合機制。堅持權責一致原則,建立健全部門間協同配合機制,加強重大問題會商和溝通。充分利用跨部門合作機制,有效推動一批涉及面廣、任務重、難度大的工作,促進產業政策與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的銜接配套。加強部省戰略合作,與23個省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加強規劃銜接、項目推進和信息溝通,確保相關政策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促進各項目標任務的分解落實。

  注重完善行業管理體系。堅持發揮和利用好各方面的力量,建立統一高效融合的工業和信息化管理體系。按照相互溝通、協同配合的思路,完善司局職責分工,理順工作流程。發揮地方貼近基層貼近行業的優勢,依托和支持地方主管部門開展行業管理。始終把行業協會作為加強和改善行業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撐,建立健全購買服務、政策征詢、信息交流等機制。發揮部屬事業單位和高校在決策咨詢、人才培訓、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支撐作用。

  注重加強機關隊伍建設。通過學習培訓、雙向挂職交流、競爭上崗、關鍵業績指標考核等形式,改善干部隊伍素質和結構,適應履職需要。加強反腐倡廉和作風建設,培育機關文化,提高干部隊伍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大部門制改革不僅精簡了機構,更重要的在於初步建立了有利於工業通信業與信息化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有力推動了工業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在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快步前行。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按照“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污染環境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內在要求,及時提出工業轉型升級等重大戰略思路﹔針對一段時期內工業行業管理分散的情況,著力建立工業和信息化規劃體系,加強工業經濟運行監測協調,不斷夯實行業管理基礎﹔著眼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全局,及時提出重點產業振興改造、工業結構調整、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重大政策建議並組織實施。2008—2011年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4%,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制造業規模躍居全球首位,2011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7.5%,“十一五”期間工業領域規模以上中小企業數量增長了50.1%。有力夯實了工業作為實體經濟主體的地位,信息化作為現代化戰略舉措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加快推進工業發展方式轉變。我們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突出抓好技術改造、兼並重組、產業轉移和集聚發展等關鍵環節,堅決打好淘汰落后產能、工業節能減排等攻堅戰。“十一五”期間,淘汰落后產能佔全部落后產能的50%左右,6大高耗能行業佔工業比重從2005年的32.7%下降到2010年的30.3%,鋼鐵、汽車等規模經濟行業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中西部工業佔比分別提高了2.1和3.7個百分點,工業發展層次穩步提升﹔規模以上工業能耗和水耗分別下降26%和36.7%,工業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7%和15%,工業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積極進展。

  切實提升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工業由大變強,關鍵在於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強核心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攻關,推動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共性技術研發平台,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和技術路線圖,明確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啟動一批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生物、信息、節能環保等產業年均增速超過20%。加強標准化和知識產權工作,4年多來共復審2.4萬項標齡超過5年的行業標准,制定完成近萬項標准,基本扭轉了長期存在的標准滯后局面,積極推動第三代移動通信TD-LTE-A(時分雙工模式增強型長期演進技術)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為國際標准。

  大力推進兩化融合和軍民融合。我們積極探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軍民融合的路徑。深化信息技術在工業領域集成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研發設計、生產過程、生產裝備、經營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動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主要行業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設計工具普及率超過60%,重點行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超過50%。以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切入點,推動信息技術在商務、物流、交通、金融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為產業結構調整注入了新活力。不斷完善兩化融合工作與服務體系,健全兩化融合區域公共服務平台和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體系。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初步建成,國防科技工業民品產值佔比超過75%。

  全力推動通信業健康發展。我們堅持統籌規劃、政策引導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加快提升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覆蓋能力和技術水平,努力探索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行業監管模式,不斷推動行業轉型發展取得新成果。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信息通信網絡,農村地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鄉鄉能上網,全國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3.35億戶,其中移動用戶達到10.52億戶,固定寬帶接入用戶達到1.64億戶,互聯網網民達到5.38億人。電信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互聯網應用迅猛發展,市場格局持續改善,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在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我們高度重視信息通信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帶來的網絡和信息安全問題,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技術標准體系,有力維護了基礎網絡、工業控制系統、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保障了用戶信息安全,淨化了網絡環境,提升了網上信息傳播的真實性和准確性,為社會穩定提供了支撐。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們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相協調。把扶持中小企業發展作為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渠道,重點支持創新型、創業型和勞動密集型小型微型企業發展。近年來,中小企業提供了80%的城鎮就業崗位,成為改善民生和推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狠抓工業產品質量工作,組織開展質量品牌年活動,推動企業建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體系。推動建立區域性、行業性的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堅決查處電信行業惡性競爭、阻礙互聯互通、資費違規等行為,2008—2011年電信服務綜合資費水平累計下降30%左右,老百姓得到了真正實惠。

  總的看來,大部門體制改革仍處於探索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全力推進,才能突破制約,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邁出實質性步伐。

  促進科學發展是大部門體制改革的根本出發點。大部門體制改革是在以往政府機構改革基礎上的深化,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到2020年建立起比較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目標的關鍵步驟,是為科學發展提供體制保障的戰略舉措。因此,要進一步提高對大部門體制改革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著力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為促進科學發展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體制保障。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的關鍵。隨著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大部門體制改革的難度和復雜性也在不斷加大,必須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擴大共識為動力,尋求改革的新進展新突破。一方面,要直面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問題新任務,積極探索有利於科學發展的新思路新途徑新方式﹔另一方面,要正確認識改革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堅持用改革的方法解決改革中碰到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轉變政府職能是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的核心。深化大部門體制改革,必須牢牢把握轉變政府職能這個核心,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著力推進管理創新,更加注重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市場主體加強自我管理和行業自律,更加注重建立長效工作機制和改進工作作風,不斷完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人才隊伍等基礎建設,提高行業管理能力。

  加強協調配合是推進大部門體制改革的保障。加強相關理論研究、經驗總結和國外做法借鑒,搞好頂層設計,促進大部門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事業單位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銜接配套。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科學設計、分步實施、由簡入難、逐步深化,積極穩妥推進改革。要加強制度建設,不斷鞏固與拓展大部門體制改革的成果。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求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