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是以全體人民的共享生態權為其旨歸的,是立足本國來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既杜絕某些資本主義大國殖民主義性質的環境污染轉移,也反對國家內部環境污染由發達地區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轉移。
黨的十八大集中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成為黨在新時期科學發展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需要我們很好的學習領會與貫徹執行。黨的十八大論述的生態文明理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文明理論形態,也是對於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的新發展。
對工業文明的反思與超越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理論完全是從中國的國情與實際出發的。眾所周知,一種理論的提出都是有其現實基礎的,生態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反思與超越,從國際上來說,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由於工業革命較早,所以其生態文明理論的產生一般在20世紀中后期。但我國作為后發展國家,由於歷史的原因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才進行了真正的工業現代化。但其發展速度之快是空前的,目前已經進入工業革命中期,國民生產總值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在這種情況下內在的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明顯凸顯出來,解決資源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急需。
如果說,所有的文明形態的轉變都是由資源的緊缺導致的話,那麼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則是由於特殊的“源”與“匯”的緊缺。所謂“源”指自然資源,主要是碳石能源,而“匯”則指土地化解人類生產與生活廢物的能力。這兩方面的緊缺導致文明形態的轉型,呼喚新的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可以說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黨中央審時度勢,及時提出生態文明時代的到來正是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及時之舉。而且我國的生態文明理論還緊密結合中國的兩個方面的實際。一個是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以佔世界9%的國土養活佔世界22%的人口,而且其他資源也是相對緊缺。特別重要的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很重,完成現代化大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國家與民族的大計。所以,我國的生態文明理論需要結合中國的現實,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論體系與實踐形態。
特有的文明觀、發展觀與自然觀
在內涵上,我國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有著自己特有的文明觀、發展觀與自然觀。
從文明觀來說,我們一方面強調生態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有之義,同時我們也強調我國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這種生態文明是以全體人民的共享生態權為其旨歸的,是立足本國來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我國既杜絕某些資本主義大國殖民主義性質的環境污染轉移,強調立足本國解決環境問題﹔同時也反對國家內部環境污染由發達地區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轉移,而是立足於發達地區以優質技術與資源支援欠發達地區,力倡一種社會主義的共同富裕。
從發展觀來說,我國力倡一種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與生態“五位一體”的綜合發展觀。生態文明是融入一切領域的。生態文明理論的提出就意味著我國的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與境界。所謂“發展是硬道理”已經不是過去所講單純的經濟發展,而是指包括生態環境的“綠色發展”,是一種發展與環保相一致,“金山銀山”與“青山綠水”相統一的可持續發展。並且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張,這裡的“美麗”既是環境的美麗,家園的美麗,更是國人的健康美麗,具有極大的影響力,是一種全新的發展觀。
從自然觀來說,我國的生態文明理論,既不是傳統的“人類中心主義”,也不是某些西方理論家所力主的具有烏托邦性質“生態中心主義”,而是統一調和兩者的“生態整體主義”,或者說是一種“生態人文主義”。我們既強調“尊重自然”,同時強調“以人為本”,既強調“順應自然”,同時也強調按照自然規律開發利用自然。在這裡,我國的生態文明自然觀充分地吸收了我國古代極為豐富的生態智慧,主要是“天人相和”的生態智慧。這是一種相異於西方主客二分與天人相分的混沌的思維模式,力主“天人合一”、“陰陽相生”,是一種人與自然生態相融相和共生共榮的自然觀,成為解決當代人與自然對立的生態危機的良方,也成為我國生態文明理論的古代資源。我國的古代生態智慧成為我們理解我國生態文明理論的重要參照。這種生態文明理論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完全可以在世界生態文化學科領域獨樹一幟並處於領先地位。
用制度來確保目標實現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它關系到億萬人民的福祉。
生態問題關系到億萬人民的生活質量,關系到億萬人民所應享受的生態權利。黨的十八大不僅在其報告中寫入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目標與要求,而且將其寫入黨章,成為每一名共產黨員所應盡的義務,具有極大的約束力,使之貫徹落實有了從理論到制度的保証。黨的十八大所提出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還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為,建設現代化的中國,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是幾代中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但現代化隻有在包括生態現代化的前提下才能成為現實,在黨的十八大制定的包括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指引下,我們偉大的祖國一定會走向繁榮富強,美麗如畫,幾代中國仁人志士一百多年為之奮斗的目標必將實現。
同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論也是對於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理論的繼承發展。1844年馬克思在著名的《巴黎手稿》中預言在未來的共產主義才能實現人道主義與自然主義的統一,這一願望即將在中國成為現實,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人類解放理論在中國的新發展與新實踐,意義非同尋常。
(作者單位為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本文為教育部“黨的十八大研究專題項目”成果,課題號:12JFXG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