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朱春奎:重走小平路與中國改革
2012年12月27日10:06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20年前,鄧小平南方談話如同一聲春雷,震撼了中國大地,使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始了新的崛起。20年后,習總書記在履新不到一月之際“重走小平路”,輾轉深圳、珠海、佛山、廣州等地,開啟其上任后的首次國內視察,引發了社會的廣泛熱議,各種猜測頗為密集。有人認為“中國經濟改革的信號已被釋放”,有人猜測“中國下一個改革舉措的腳本正在創作”,更多人則記住了習總書記在深圳強調的這句話:“黨中央作出的改革開放的決定是正確的,今后仍然要走這條正確的道路,富國之路、富民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開拓。”

我們知道,中國的改革開放,歷經了四次大的爭論:第一次爭論,是文革結束后關於“姓資姓社”的道路選擇問題,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道路;第二次爭論,是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在歷經有計劃的商品經濟、以計劃為主市場為輔的混合經濟后,黨的十四大最終確定全面向市場經濟轉軌;第三次爭論,是蘇聯解體后中國改革何處去的問題,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撥正了航向,全力推動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第四次爭論,則是面對不和諧、不公平現象,如何看28年的改革開放的問題,胡錦濤同志在2006年“兩會”期間一錘定音,指出改革的方向不能動搖必須推進。如今,習近平重走南巡路,正是站在新的歷史階段對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路線與胡錦濤同志堅持的改革不動搖路線的再次確定。

習總書記前往改革前沿陣地深圳,表明其改革創新與重塑我黨形象的決心。從十八大召開至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昭示了反腐的決心。日前,中共中央作出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這八項規定,與“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一脈相承。八項規定從小事著手於細微處見功夫,從具體而微漸進巍巍大觀,可謂四兩撥千斤,牽微發動筋骨,對撥正黨風、化解脫離群眾的危險,意義重大。同時,有助於扭轉社會根深蒂固的官本位陋習,使以官為本、以官為尊、以官為准的官本位思想替換為以民為本、以民為尊、以民為准的民本位思想。

我們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新上任的習近平總書記通過不同場合向國人集中宣示了5個核心概念:一是首次亮相,多次提及“人民”;二是通過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重點論述“吏治”;三是通過集體參觀《復興之路》,呼吁國民以中國的滄桑歷史為參照,彌合分歧、凝聚共識和真抓實干,以此實現“中國夢”;四是通過紀念憲法公布實施30周年,再次強調“法治”;五是通過首站深圳敬獻花圈,表明繼續站在“改革”的前沿。

20年前,鄧小平南方談話中曾有一段鮮為人知的話:現在形式主義多,“討厭透了”;要多干實事,少說空話;現在會太多,文章太長,不行;要行動,要抓落實。改革在十八大報告中被描述為“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中國式改革的靈活在於不偏執於左右兩端,但困難也在於左右之間傾向的尺度究竟何為適宜。

新一屆常委們有一種精神叫“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我們也相信新一屆常委們力推鄧小平改革開放戰略決策的執政意向。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我們期待著改革開放20年后再出發,更期待著改革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我們在為新晉中共最高領導人表現出的親民與朴實作風叫好的同時,更期待著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務實風格能夠在推進制度反腐、市場化改革、政府職能轉變和社會公平正義等重大領域作出重大成績。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博導)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