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細析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
梅新育
2012年12月24日08:29   來源:北京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判斷沒有變,但在國際環境方面的內涵和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這是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的一項重要判斷。

  之所以作出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基本判斷沒有變,是因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不會發生新的世界大戰,也很難爆發涉及我國核心利益、將我國卷入的區域性大戰。我國更有能力保持國內穩定。盡管世界上仍然存在一系列不安定因素,某些國家處於低烈度內戰狀態,其中包括印度這樣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利比亞、敘利亞等國從政治動蕩升級而來的內戰發展到了相當血腥的地步,但這些尚不足以改變世界全局。這樣一個國際國內環境給我們創造了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條件。

  我們的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了很大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

  與此同時,我們的戰略機遇期內涵又發生了重大變化,相應地,我們繼續利用這個戰略機遇期開展經濟建設的內容也必須與時俱進。首要的變化是以次貸危機——美歐主權債務危機為分野,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一段較長時間的低速增長期,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近30年世界經濟增長較快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改變,決定了我們已不可能繼續如同以前那樣奉行“出口導向”色彩濃重的發展戰略,而是必須更多地發掘內需帶動經濟增長的潛力,同時更多地依靠創新等非價格因素延續、光大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以確保我國在國際市場份額不降,反而能夠適度上升。

  須知周期性危機是市場經濟體制下不可擺脫的痼疾,世界經濟史上綿延多年的經濟危機並不罕見,如1930年代席卷資本主義世界的大危機,1929-1933年西方世界經濟連續萎縮4年,接著是持續5年左右的蕭條,在沒有出現新的經濟高漲情況下,又爆發了1937-1938年世界經濟危機,只是由於戰爭爆發才制止了危機的進一步擴大。1990年代至次貸危機爆發前,世界經濟經歷了快速增長,1994-2003年間世界實際GDP年均增幅3.4%,2004-2011年分別為4.9%、4.6%、5.3%、5.4%、2.8%、-0.6%、5.1%和3.8%﹔正是這樣的外部經濟環境造就了我國對外貿易的驚人高增長業績:2000-2011年間,進出口增速超過30%的有4年,20%-30%之間的有5年,10%-20%之間的有1年﹔出口增速超過30%的有3年,20%-30%之間的有6年,10%-20%之間的有1年。然而,時過境遷,世界經濟這樣的高增長已經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份《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12年世界實際GDP增長率3.3%,2013年為3.6%,與此前近20年的增長實績相比顯然不理想。而且,即使是這個不太好的增長率,也未必能夠如願實現,緩慢的經濟增長、持續的預算赤字、來自人口老齡化支出壓力和薄弱金融部門的高額的未來負債和或有負債,所有這一切都還在進一步惡化世界許多國家未來公共財政的風險狀況和增長前景。

  主動應對戰略機遇期變化,為我國更上層樓提供條件

  我國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發展經濟模式的上述轉變,並不完全是出於壓力之下的被動行為,在相當程度上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本來目的和更上層樓的條件。更多地依賴內需拉動,消費需求又是擴大內需的重點,而提高國民收入、擴大消費需求本來就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對社會主義經濟基本規律的表述就是:“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生產不斷擴大的辦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進口能力是一種權力,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市場所形成的市場規則,有更大概率上升為國際規則

  擴大內需與開拓國際市場相結合,又有助於我們提高在國際分工體系和國際經貿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在改革開放之初,強調“與國際慣例接軌”是必要的,但單純的“與國際慣例接軌”也使得我們處於接受他人制定規則的天然的被動狀態,待到我們發展到一定水平,單純“與國際慣例接軌”對我們可持續發展的掣肘便日益凸顯,超越“與國際慣例接軌”,轉向“推動規則演化”,亦即更多地為國際社會創建、實施規則,勢在必行。而要實現這種轉變,又無礙於我們和平崛起的目標,就必須充分發掘我們國內市場的潛力。因為進口能力就是一種權力,假如一個獨立主權國家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大市場,那麼,外國企業和居民為了進入這個市場,就會願意接受這個市場的規則,這個市場的規則也就有更大的概率無形之中上升成為國際規則。作為一個迅猛成長的進口大國,作為全世界越來越多企業眼裡的商家必爭之地,我們需要考慮如何適當運用這種日漸增強的進口權力為我們自己謀取最大限度的利益。

  我國也已經具備了推行上述轉變的條件,因為我國已經躍居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第一出口大國、第一制造業大國,即使是在科技創新領域,我們的進步也相當明顯。2006年,我國研發投入已經排名世界第六,僅次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2008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初步統計達4570億元,是1991年的32倍,年均增長22.6%﹔按全國人口計算的人均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為344元,是1991年的28倍。2011年,我國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8687億元,佔GDP的1.84%。我們已經成為全世界申請專利最多的國家,中興、華為已經分居2011年全世界獲得國際專利數量第一、第二多的企業。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