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美麗中國”的“四維之美”
中共鐵道部黨校 邱少明
2012年12月24日09:4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十八大報告專門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題,獨立成篇地系統析論生態文明建設,將之躍升至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維度。尤其於報告裡,我黨首次亮出了“美麗中國”之新詞,受到了方方面面的驚喜關注。

一、“美麗中國”:科學發展的和諧之美

科學發展觀乃打造“美麗中國”的理論基石和行動指針。欲真正實現發展的全面、協調、可持續而堅決拒斥“黑色發展”,最終繪就“美麗中國”,就必須讓人與自然深度和諧。十六大以來,黨中央陸續提出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設“兩型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嶄新發展理念。十七大報告更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並將“到2020年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大重要目標。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號召“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而且將“綠色發展”正式寫入“十二五”規劃並獨立成篇。可見,實現“美麗中國”既為我們指明了科學發展的具體路徑,又給我們描繪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璀璨圖景。

二、“美麗中國”:和諧社會的人文之美

“美麗中國”讓十八大報告一改一些工作報告用詞習慣性的嚴謹、中性,盡顯感性、浪漫、詩意、人文,讓這次報告不僅洋溢著親切感、親近感,而且貼近基層、感動你我,瞬間拉近了黨代會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更體露出民本情懷和百姓希冀。事實上,“以人為本”理念是十年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最富創新和極具特色之處。這些年來,“科學發展”、 “社會和諧”、“人文關懷”、“民生為本”已成各級黨組織、政府的“高頻詞”、“熱詞”。“美麗中國”,不僅美於山川,更美在人文。

三、“美麗中國”:生態文明的目標之美

自“重整河山”、“改天換地”的唯意志主義,至“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再到能感知、可評價的“美麗中國”,凸顯了我們黨執政理念愈來愈尊重自然,愈來愈符合科學,愈來愈照顧百姓感受。毋庸置疑,改革發展既需金山銀山,更要青山綠水,這是億萬民眾對“美麗中國”最直觀、最朴素的理解。十八大報告首提“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將生態文明建設置於“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高度來闡釋,不僅表明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認識的大大深化,而且彰顯了中華民族之於后代和全球的高度責任感。

四、“美麗中國”:言行踐履的道德之美

“美麗”既屬美學課題,更是實踐哲學。“美麗中國”固然離不開錦繡山川,但其豐富內涵必定不限於生態和環保,更當然包括國人的“言行之美”。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將生態文明“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所以,生態文明必須於融入中建設,在建設中融入,而絕不可孤立地談生態、講環保。當下今后,“美麗中國”更須我們每一個人實實在在來創造、來實踐,“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比如節省一滴水、少用一度電、愛惜一張紙、公交車上的謙讓、給陌生人一個笑臉……一言以蔽之,“美麗中國”必須我們“時時、處處”去創造美,竭力彰顯自己的道德之美。

(責編:秦華、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