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確保糧食安全: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
李 力
2012年12月19日11:28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決不能因為連年豐收而對農業有絲毫忽視和放鬆。我國有13億多人口,隻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會大局穩定。專家認為,未來5年到10年,是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時期,要繼續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加強對主產區的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體系,建立糧食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確保土地安全,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穩住16億畝播種面積的底線﹔大規模建設高標准農田,解決旱澇保收的問題

  “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豐衣足食、喜氣洋洋”。今年糧食生產實現“九連增”的成就令人喜悅,特別是近5年來,我國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歷史性地站穩了1萬億斤大台階,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850斤,已經高於800斤的糧食安全標准線,並成功地保持了高達95%的糧食自給率。在國際社會普遍擔憂發生新一輪糧食危機的情況下,中國人已將飯碗端在了自己手裡。

  就在很多人感覺可以鬆一口氣的時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時地敲響了警鐘: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必須長期堅持、毫不動搖,決不能因為連年豐收而對農業有絲毫忽視和放鬆。我國有13億人口,隻有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強調,實踐証明,我們確實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端的這個飯碗目前還不是鐵飯碗,還面臨著諸多風險。

  從國內情況看,在城鎮化、工業化不斷發展和人口增加的背景下,糧食需求增長、耕地減少、淡水資源緊張的趨勢不會改變。一是盡管糧食生產能力有所提升,但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未根本改變,我們農業基礎設施條件還比較差,抗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二是耕地資源約束日益強化,繼續擴大面積的空間有限,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任務艱巨。三是自然災害呈加重態勢,糧食生產風險越來越大,我國每年因氣象災害損失糧食1000億斤左右,每年因生物災害損失糧食500億斤左右。四是投入品和勞動力價格呈上漲趨勢,直接影響種糧的比較效益,也推動了糧食成本上升。

  從國際形勢看,盡管經濟全球化程度不斷加深,近幾年來我國進口糧食的增速也較快,但我們能依賴國際市場解決中國人的飯碗問題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人的飯碗靠別人、靠國際市場是靠不住的。一旦中國糧食出現缺口,想從國際市場購進的話,勢必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因為國際市場的糧食總體貿易量很小。比如國際市場大米的貿易量僅500多億斤,連我們自己需求量的1/5都不到,而且現在全世界糧食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供求關系還是偏緊的。同時,中國還存在貿易上的“大國效應”,中國買什麼,什麼就貴﹔賣什麼,什麼就賤。所以我們必須採取措施,確保糧食自給。

  怎麼保証中國人的飯碗能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呢?首先是要依靠政策保証穩糧增產,要繼續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保護和調動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特別是13個糧食主產區的積極性,加強對主產區的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體系,建立糧食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此外,要確保土地安全,必須要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同時也要穩住16億畝播種面積的底線,要努力使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目前水平上不斷提升﹔要大規模建設高標准農田,解決旱澇保收的問題。現在旱澇保收的高標准農田隻佔全部農田面積的36%,如果能提高到50%以上,中低產田將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今后一段時間,應特別注重培育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生產經營主體,發展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發展糧食生產﹔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大力提升農機裝備水平,不斷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使農業農村發展在高起點上實現新突破。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53.5%,超過了土地、勞動力、資金投入和制度的貢獻份額。但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農業科技創新仍然存在較大潛力與廣闊空間。

  “民以食為天”,解決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表示,未來5年到10年,是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時期,我國農業也到了高投入、高成本、高價格的階段。發展糧食生產將會面臨新的困難、新的問題,但我們有經驗、有信心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

(責編:趙晶、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