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
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
2012年12月19日10:24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習近平同志在廣東考察時強調,黨的十八大向全黨全國發出了深化改革開放新的宣言書、新的動員令,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堅定不移走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團結奮斗。這向黨內外、國內外鄭重宣告了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信心和決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主攻方向、目標和重點任務,為我們繼續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的任務空前艱巨,改革的難度空前加大,改革的要求空前提高。為此,我們必須更加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改革優先順序和重點任務﹔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

  更加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

  我國的改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沒有現成的理論可以遵循,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移植,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必須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試驗、不斷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走出了一條經由“先行試點——總結經驗——全面推廣”的改革模式。這種模式遵循實踐第一原則,有利於減少改革的風險和阻力。但毋庸置疑,這種走一步看一步的改革模式不能為人們提供前瞻性的方向和目標,容易被認為是一種策略性選擇,往往產生隻重視近期目標和短期效益的效果。為此,我們必須告別“摸著石頭過河”的改革模式,更加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

  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就是從全局和長遠出發籌劃改革的戰略目標、優先順序和戰略重點,為人們提供具有可行性的“全景圖”、“路線圖”和“時間表”。為此,要從頂層設計、高層謀劃,通觀全部、把握全局,從戰略高度規劃改革的總體方案,繪就改革的發展藍圖。這不僅有利於避免改革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而且能夠為人們提供預期目標。這要求我們必須進一步增強改革的自覺意識,從戰略上規劃和完善改革的總體布局和長遠目標,使我國改革的目標更加清晰,改革的方針更加明確,改革的步驟更加具體,從而把改革不斷推向前進。

  注重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就要把握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根據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基本要求。社會各領域的全面發展,需要有全面的改革加以適應。任何一個領域建設的滯后,都會影響和阻礙其他領域的改革,容易出現“木桶效應”,導致進展最慢的那項改革成為全面改革的約束和阻力,最終拖累改革的全部進程。早在1986年鄧小平在談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時就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我國改革本身就是包括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個領域的全面改革。當前,相對經濟體制改革而言,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還相對不足。我國不僅要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使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的改革相互銜接、協調推進。所以,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這正是突破“單兵突進”,著眼“綜合配套”的措施。

  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

  改革是一項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因而,在改革初始階段不可能不分重點、全面開花,必須在相對容易、見效最快、最為緊迫的領域求得突破,並及時調整和糾錯,然后以點帶面,逐步推及其他領域,實現全面進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漸進式改革原則,不斷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由於經濟體制改革效果最為明顯,在某種意義上,我國走的是一條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導的全面改革。經過30多年的改革,我國已經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偉大歷史轉折,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農村雙層經營體制,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市場對資源配置發揮基礎性作用的經濟管理制度。在不斷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我國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以及其他各方面體制改革也取得重大進展,為我國經濟繁榮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堅持漸進式改革原則,雖然有助於在短期內取得顯著成效,增強人們對改革的信心,但也容易形成利益格局固化,影響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而且這也是后延矛盾、繞開問題的做法,其結果隻能導致矛盾和問題越積越多、越來越復雜。現在,我國體制機制中的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已經躲不開、繞不過,成為影響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障礙。從深化改革的環境看,我國改革的任務更加艱巨,難度進一步增大。隨著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調整,協調各方利益和達成改革共識的難度加大﹔改革越來越觸及到現有利益格局,涉及深層次利益調整,遇到的阻力更大﹔社會各方面利益意識明顯增強,分享改革成果的願望強烈﹔政治、文化、社會體制改革涉及更深層次重大問題,需要更加積極穩妥推進。這就要求推進我國現階段改革,不僅要善於在利益增量上作文章,在利益預期上作調整,同時還要穩妥推進存量利益的優化,以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識,減少改革阻力。

  當前,我國改革也具備一些有利條件。從國際來看,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沒有變,有利於我國按照既定改革戰略目標不斷推進。從國內來看,我國改革有著堅實的群眾基礎,人民群眾對我國30多年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於改革開放,有著廣泛的共識。

  綜合當前形勢,我國改革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著各種挑戰。改革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就要求我們抓住時機,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既勇於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強大動力。

  毫不動搖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

  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是我們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步伐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我們一定要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改革開放,不斷在制度建設和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奮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決不是要否定社會主義制度。改革的過程也是興利除弊、揚長避短的過程,這既要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又要掃清阻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為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為社會和諧創造條件。社會主義制度具有決策高效、組織有力、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推進改革就是要把這些優勢更充分地發揮出來。同時,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不斷完善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在社會思潮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各種思想觀念都試圖影響改革進程,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就要排除各種雜音噪音的干擾,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繼續把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要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我國改革的主體。在改革過程中,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尊重實踐、尊重創造,鼓勵大膽探索、勇於開拓,聚合各項相關改革協調推進的正能量。我國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實現人民的利益。改革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更加注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要堅持從中國國情出發。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堅持改革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根據社會發展階段和人民群眾需求,循序漸進推進改革。同時,我們要積極借鑒人類社會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但絕不迷信、絕不照搬他國發展模式和發展道路。(執筆人:趙周賢 孫存良)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