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把握好三種關系
沙玉山
2012年12月18日10:33   來源:學習時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圍繞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體系,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導、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加快形成源頭治理、動態管理、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機制。這四個“加快形成”從管理體制、服務體系、組織體制和管理機制等方面對創新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對於加快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保障。筆者認為,十八大報告關於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論述,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做好社會管理創新工作的行動指南,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要突出把握好三對基本關系。
  一是把握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社會結構深刻變革,與國際社會日益融為一體。我們黨根據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提出加強社會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歸根結底是要使社會管理的理念、水平和方式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一致,滿足人民群眾的新需求、新期待。因此,需要根據新情況、新問題改變傳統思維,創新社會管理方式,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近年來,很多地方結合自身實際引入新的概念、思維和方法創新社會管理,解決現實問題,起到了疏導矛盾、精細管理、提升服務的良好效果。實踐証明,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才能使社會管理工作適應不斷變化的實際需要。
  但另一方面,社會管理創新並不意味著忽視過去、割裂傳統。十八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民群眾創造了璀璨的物質精神文明,也積累了豐富的自治經驗,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不能無視和舍棄。著名學者劉軍寧指出,傳統是開放的、共享的,也是流動的、演化的。我們今天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工作,一定要把握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對於長期以來人民群眾形成的自治經驗要進行甄選和總結,汲取合理成分,在繼承中創新。隻有這樣,我們的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才具有實踐特色和民族特色,才能更好地被人民群眾所接受,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二是把握好城市與鄉村的關系。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好城鄉居民的不同需求。當前,我國城鎮化水平已經超過50%,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狀況並未得到根本改變。城鄉地域結構、生產、生活方式差異明顯,廣大農村在交通、醫療、衛生、教育等基礎設施方面與城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差異的客觀存在,決定了城鄉居民的需求不同。這種情況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充分考慮城市與鄉村的區別,實施差異化管理方式。湖北恩施州就根據全州農村山多人稀、交通不便的實際採取“中心戶”自治模式和“十戶聯防”機制,有效維護了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秩序,提高了群眾的自治能力。
  社會管理創新統籌城鄉差異,關鍵在於最大限度地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區域間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務差距,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約翰翰羅爾斯在論述社會正義原則時指出,社會和經濟的不平等安排,應該有利於最小受惠者的最大利益。羅爾斯敏銳地看到了由於先天及后天因素導致人們天然地存在不平等現象,所以他主張政策的設計和安排要使最不利者得到最大的收益,這樣才是正義的。羅爾斯的正義原則得到了學界的廣泛認同,並被用於指導實踐。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一方面要根據城鄉區別制定差異化策略﹔另一方面又要在資金投入、人才隊伍、優惠政策上向邊遠農村地區傾斜,促進社會實現公平公正。堅持這樣的統籌兼顧原則,才能進一步提升人們的幸福感,才能保証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更好地實現。
  三是把握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在西方,關於政府與社會、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爭論到今天為止也沒有畫上句號,自由主義和國家干預主義都很有市場。然而,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卻是在“強國家─弱社會”二元結構下展開的,政府動員和組織大量的社會資源開展經濟社會建設。這種“強國家─弱社會”的二元結構在推動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導致了公民社會發育滯后、社會管理僵化、社會參與不足、政府壓力過大等突出問題,政府“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好、也管不了的事情”,使得社會管理與經濟快速發展不協調,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客觀現實需要。
  把握政府與社會的關系,重要的一點是需要明確政府與社會的邊界。要堅決破除“全能型”政府的傳統思維,建立有限政府,將政府的主要職能定位在服務、管理和引導上。要大力培育公民社會,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提高社會的自治能力,構建良好的政府與社會合作伙伴關系。
  十八大報告鮮明地指出,法治保障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黨治國理政觀念的重大轉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嚴格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社會,使法治成為維系政府與社會關系的基本行為准則。
  總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已經成為我國推進社會建設、構建“五位一體”總布局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個目標能否實現,社會管理創新所達到的程度是關鍵因素之一。我們必須大力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工作,統籌把握好社會管理中的基本關系,謀民生之利,解民生之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恩施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書記)

(責編:趙晶、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