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2012年12月18日08:5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我國遼闊的陸地國土和海洋國土,是中華民族繁衍生息和永續發展的家園。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面展開,國土空間發生了深刻變化,既有力支撐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出現了一些必須高度重視和需要著力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是:耕地減少過多過快,生態系統功能退化,資源開發強度大,環境問題凸顯,空間結構不合理,綠色生態空間減少過多等。鑒此,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第一,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這是解決我國國土空間開發中存在問題的根本途徑,是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任務。要根據《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兩橫三縱”為主體的城市化格局、“七區二十三帶”為主體的農業發展格局、“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格局。城市化地區要把增強綜合經濟實力作為首要任務,同時要保護好耕地和生態﹔農產品主產區要把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首要任務,同時要保護好生態,在不影響主體功能的前提下適度發展非農產業﹔重點生態功能區要把增強提供生態產品能力作為首要任務,同時可適度發展不影響主體功能的適宜產業。

第二,實行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和各有側重的績效評價。一是實施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中央財政要逐年加大對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特別是中西部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增強基本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保護能力。實行按主體功能區安排與按領域安排相結合的政府投資政策,按主體功能區安排的投資主要用於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和農產品主產區的發展,按領域安排的投資要符合各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明確不同主體功能區的鼓勵、限制和禁止類產業,科學確定各類用地規模,對不同主體功能區實行不同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環境標准。二是實行各有側重的績效評價。在強化對各類地區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等方面評價基礎上,按照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定位,實行差別化的評價考核。對優化開發的城市地區,強化經濟結構、科技創新、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的評價。對重點開發的城市化地區,綜合評價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質量效益、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吸納人口。對限制開發的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分別實行農業發展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評價,不考核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等指標。對禁止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評價自然文化資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情況。

第三,促進陸地國土空間與海洋國土空間協調開發。海洋主體功能區的劃分要充分考慮維護我國海洋權益、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海洋開發內容及開發現狀,並與陸地國土空間的主體功能區相協調。沿海地區集聚人口和經濟的規模要與海洋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統籌考慮海洋環境保護與陸源污染防治。嚴格保護海岸線資源,合理劃分海岸線功能,做到分段明確,相對集中,互不干擾。港口建設和涉海工業要集約利用海岸線資源和近岸海域。各類開發活動都要以保護好海洋自然生態為前提,盡可能避免改變海域的自然屬性。控制圍填海造地規模,統籌海島保護、開發與建設。保護河口濕地,合理開發利用沿海灘涂,修復受損的海洋生態系統。

總之,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三類空間科學布局,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個效益有機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節選自《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一書,學習出版社、紅旗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責編:張湘憶(實習)、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