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人民網評:體制改革須有路線圖也要有時間表
王石川
2012年12月17日14:39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分析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提出明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溫家寶在講話中總結今年經濟工作,對明年經濟工作做出部署。李克強主持會議並在會議結束時作了總結講話。

  “急管繁弦又一時,千門楊柳破青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復蘇了人們對經濟春天的暢想。一個細節是,在會議召開的前一天(14日),滬指上漲4.3%創下最近38個月(2009年10月以來)最大單日漲幅,滬深兩市有超過50隻股票漲停。滬深兩市全線飄紅的電子顯示屏,是股票指數的飛揚,也是民眾信心的激揚。而這一切皆有跡可循,有經濟回暖的現實因素,有政策利好的助推因素,也有人們對中央對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的憧憬。

  通常來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對下一年經濟工作的謀局開篇,而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意義顯然更豐富。一方面,這是因為2013年是全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另一方面,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央新領導集體在經濟政策方面的首次全面亮相,不僅對明年經濟工作有總體部署,對未來五年、十年乃至更長遠的未來都有經濟規劃,比如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業整體素質﹔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等等。以城鎮化為例,我國城鎮化率剛超過50%,如按戶籍人口計算僅35%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近80%的平均水平。可以清晰而地明確看到,起碼在未來20年之內,我國城鎮化率將不斷提高,城鎮化也將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動力之一。當然,城鎮化發展不是簡單的修馬路、建房子,也不是為了城鎮化而城鎮化,背后應該是農民向市民轉化過程中的權利豐滿。

  30多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持續高速發展,經濟發展要速度,更要質量,有質量的經濟發展才可持續,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明確了這一點。“要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求的是尊重經濟規律、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速度,要求的是在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優化經濟結構中實現增長。”為何追求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速度?這是因為我們對發展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以往那種依靠拼資源、大量消耗土地、搞人海戰術獲得的快速發展,不可能持續。“開寶馬喝污水是對現代化的諷刺”,如果經濟發展了,污水遍地了,空氣渾濁了,天空昏暗了,這樣的發展付出代價太大,最終傷害公民健康。而發展的根本目的正是為了讓人們生活得更有質量,因此必須意識到,發展是硬道理,硬發展沒有道理,經濟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增長。

  何以保障發展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又何以保障發展讓民眾受益?這既需要頂層設計,也離不了各項政策的貼地而行。這次會議特別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動下一步改革。要落實好已經出台的改革措施,同時從解決當前突出矛盾出發,及時推出改革新舉措。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總體方案、路線圖、時間表。改革,是人們常挂在嘴邊的字眼。改革是個好東西,但誰來主導改革,怎麼改,什麼時候改,改成什麼樣子,常常是個問號。改革需要勇氣,沒有頂層設計的改革,改革就很難推動﹔沒有路線圖的改革,就會空談誤國﹔沒有時間表的改革,就是美麗卻難以觸摸的肥皂泡﹔脫離了民眾的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會偏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體制改革的構思顯然更給人信心,不僅提出要有路線圖、時間表,還強調要堅持有效的改革路徑,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尊重實踐、尊重創造,堅持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標相結合、漸進和突破相促進,鼓勵大膽探索、勇於開拓,允許摸著石頭過河。其中釋放的信號很明顯,不回避摸石頭,但不能止於摸石頭,該治本的治本,該突破的突破,該全局的全局。

  經濟發展與老百姓的錢袋子有關,與柴米油鹽醬醋茶有關,與百姓的就業有關。一言以蔽之,關乎著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尊嚴。面對越來越渴望過好日子的民眾訴求,面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面對不利的外部環境,信心從何而來?“紅利”從何而來?美好生活、美麗中國從何而來?改革是惟一的出路。改革不是急功近利的轉圜之策,也不是粗制濫造的制度設計,更不是短期為之的表面文章。在頂層設計和民眾參與之下,快速而穩妥地制訂出體制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是不斷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保障。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