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這一方針充分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內在要求,准確反映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客觀現實,明確指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著力方向,為我們建設生態文明提供了重要指導。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是由目前我們面臨的資源環境狀況決定的。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就是要在資源上把節約放在首位,在環境上把保護放在首位,在生態上以自然恢復為主,這三個方面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構成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和重點。
節約優先,就是在資源上把節約放在首位,著力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率,降低單位產出資源消耗,杜絕資源浪費。人類賴以生存的許多資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氣、礦石等都是不可再生的,不節約使用和有效保護,就會很快枯竭﹔即便是可再生資源如生物資源等,不合理使用和有效保護,也會導致消亡。因此,實現經濟社會永續發展,必須十分珍惜和節約資源。從基本國情看,一方面,我國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佔有量少,人均耕地、林地、草地面積和淡水資源分別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43%、14%、33%、28%,主要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分別是煤67%、石油8%、鐵礦石17%、銅25%、鋁土礦11%,目前石油和主要礦產資源都大量進口,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發展的重要瓶頸﹔另一方面,我國資源利用方式粗放、浪費嚴重,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僅30%左右,資源綜合利用率隻有3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資源能源消耗遠高於發達國家,城鎮工礦建設用地人均面積和農村基本建設用地人均面積都明顯超過國家規定上限,糧食每年產后浪費多達總產量的1/10以上。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切實把節約放在優先位置,加大資源節約力度,實現資源永續利用。
保護優先,就是在環境上把保護放在首位,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減少污染物排放,防范環境風險,明顯改善環境質量。目前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環境狀況總體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環境對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制約作用強化。因此,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環境的觀念,切實把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增強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徹底改變以犧牲環境、破壞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型增長模式,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著力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嚴格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強化污染物治理,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推動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自然恢復為主,就是在生態上由人工建設為主轉向自然恢復為主,加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保護和建設的重點由事后治理向事前保護轉變、由人工建設為主向自然恢復為主轉變,從源頭上扭轉生態惡化趨勢。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加生態產品生產能力,鞏固和擴大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等成果,推進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保護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濕地,對天然林地、天然草場、天然濕地實行嚴格的生態保護,擴大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對重點生態破壞地區實行順應自然規律的封育、圍欄、退耕還草還林還水等措施,生態恢復以自然恢復為主、減少人工干預。
(節選自《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一書,學習出版社、紅旗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