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
2012年12月14日16:2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鼓勵全民族積極進行文化創造,對於充分發揮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要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文化引領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不竭動力。如果我們不從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傳統文化發展觀中解放出來,不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文化發展觀,我們的文化就必然停滯不前,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如果我們還用舊體制、老辦法去推動文化建設,組織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在文化傳播和表現手段上還用以前那一套,就必然滿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順應時代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基本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健全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形成有利於創新創造的文化發展環境。

第二,要營造寬鬆和諧的文化氛圍。文化投入的是智力勞動,產出的是精神產品,影響的是人們的精神世界,有著與物質產品生產不同的特點和規律。實踐表明,一切優秀的文化創造,一切傳世的精品力作,都是在民主的環境和寬鬆的氛圍中產生的。要尊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規律,堅持社會責任和創作自由相結合,堅持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相統一,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積極創新,為一切有利於陶冶情操、愉悅身心、寓教於樂的文化創作提供廣闊空間。要尊重文化工作者的創造性勞動,鼓勵探索、寬容失敗,尊重差異、包容多樣,使一切改革創新的觀念得到尊重、一切改革創新的舉措得到支持、一切改革創新的成果得到肯定,推動文化工作者的創造精神和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要積極開展正確的文藝評論,鼓勵文化工作者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營造風清氣正、和諧奮進的良好氛圍。

第三,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文化創造積極性。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人民不僅是文化建設的利益主體,也是文化建設的創造主體。人民之中蘊藏著巨大的文化創造活力,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為人人成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者提供廣闊舞台,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要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社區文化、村鎮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建設水平,引導群眾在文化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要積極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動平台,依托重大節慶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組織開展群眾樂於參與、便於參與的文化活動。要支持群眾依法興辦文化團體,精心培育植根群眾、服務群眾的文化載體和文化樣式,及時總結來自群眾、生動鮮活的文化創新經驗,推廣大眾文化優秀成果,在全社會營造鼓勵文化創造的良好氛圍,讓蘊藏於人民中的文化創造活力得到充分發揮。

(節選自《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一書,學習出版社、紅旗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責編:張湘憶(實習)、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