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理論期刊>>《人民論壇》>>每期精選

完善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

張履康  張永濤

2012年12月13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如何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和現實課題。堅持統籌兼顧,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前提和基礎在於從制度建設入手,加快完善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

建立健全統籌城鄉要素的體制機制。城鄉統籌並不是消除城鄉差別,而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建立符合城鄉協調互助原則的發展機制。建立健全統籌城鄉要素的體制機制,主要應實現四個要素統籌:一是主體統籌,即城市和農村居民在身份及其相應權利上的統籌﹔二是以經濟活動為主導的發展統籌,即確立城鄉協調一致的現代經濟形態﹔三是以空間形態為載體的區域統籌,即統籌以城市文明為主導的城鄉空間特征﹔四是管理方面的要素統籌,即針對各地的不同情況設置相應的職能權限和協調機制。

建立健全統籌城鄉規劃的體制機制。2007年我國頒布了城鄉規劃法,城市規劃法同時廢止。從城市規劃法到城鄉規劃法,我國逐漸打破了基於城鄉二元結構的規劃框架,取而代之的是城鄉規劃的一體化。實現城鄉規劃一體化,要求統籌城鄉建設和發展,確立科學的規劃體系和嚴格的規劃實施制度,協調城鄉空間布局,同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立健全統籌城鄉規劃的體制機制,將城鎮和農村的建設和發展統籌規劃,能夠有效破除城鄉二元制壁壘,加速城鄉間要素資源流動,協調城鄉發展的短期和長期利益,緩和城鎮發展與農村發展的矛盾,更好地發揮城鄉規劃在引導城鄉一體化、促進全面小康社會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建立健全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體制機制。城鄉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對於新農村建設具有決定意義。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總體發展滯后,現有基礎設施供給水平難以滿足農村生產和生活需要,已成為制約城鄉統籌發展、全面提升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並嚴重影響農業現代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建立健全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的體制機制,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構建統籌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體系。以法律形式規范農村基礎設施所有者、投資者、經營管理者、使用者的責權利和行為活動,建立以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與經營方式並存,資本型、實物型、價值型農村基礎設施有機結合的經營管理體制,充分調動各方面參與的積極性,增強管理的有效性。

建立健全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體制機制。城鄉公共服務不均等,已成為制約農村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從健全體制機制入手來實現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應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框架,建立以城帶鄉聯動機制,推動城市優質資源向農村延伸,逐步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的標准和保障水平,形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具體來說,就是加快推行全國范圍內城鄉統一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與之配套的農村社會養老制度,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全面落實全民義務教育制度。隻有當城鄉各項公共服務實現了一體化,農民在文化、教育、醫療和住房等方方面面都享受到和城鎮居民同等的社會福利時,城鄉一體化進程才會有質的飛躍。

(作者單位:馬鋼集團教育培訓中心)

(責編:萬鵬、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