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黨建政治

經濟聚焦十八大熱點:中西部東北地區連續5年GDP增速跑贏東部 

2012年12月12日08:5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制圖:蔡華偉

原題:我國區域發展進程出現歷史性變化(經濟聚焦·十八大熱點·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充分發揮各地區比較優勢。

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首次超過東部地區。至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已經連續5年全面超過東部地區,標志著長期以來我國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新的區域發展戰略版圖正在形成,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但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

人民網廣州12月11日電  (記者朱劍紅)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今天在“全國發展改革系統地區經濟工作會議暨區域合作座談會”上說,自從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首次超過東部地區至今,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速已經連續5年全面超過東部地區,這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第一次,是我國區域發展進程中一個重大的歷史性變化,標志著長期以來我國區域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在國際金融危機持續發酵、外需帶動作用明顯減弱的情況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5年的發展成就還有力地支撐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中西部地區增長速度整體加快,東部地區“一馬當先”的增長格局被打破

2006年以來,圍繞貫徹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區域規劃和區域性政策文件。杜鷹表示,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我國區域發展的目標指向都更加明確、戰略格局都更加清晰、政策體系都更加完善、支持舉措都更加務實。

2006年以來,隨著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東部地區“一馬當先”的增長格局逐漸被打破。2007年,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4.6%,首次超過東部地區﹔2008—2011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增長速度整體加快,連續4年全面超過東部地區,中西部和東北的地區生產總值佔比由2006年的44.7%上升到2011年的48%。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和東北地區GDP同比分別增長10.8%、12.4%和10%,均超過東部地區9.1%的增速,預計全年仍繼續快於東部地區。

區域經濟增長極不斷涌現,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在地區發展差距擴大勢頭得到遏制的同時,區域經濟增長極不斷涌現,新的區域發展戰略版圖正在形成。

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地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繼續在全國發展中發揮引擎作用。東部沿海地區完成新一輪戰略布局,遼寧沿海經濟帶、河北沿海地區、江蘇沿海地區、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對腹地的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中西部地區培育形成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極,廣西北部灣、成渝、關中—天水、中原經濟區、皖江城市帶等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地區加快發展,成為引領中西部地區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支撐力量。

幾年來,與城鎮化和調整優化全國生產力布局的進程相適應,全國經濟增長極(核)呈現出從南到北、由東至西不斷拓展、不斷破土而出的新局面,國土開發布局更加均衡。

我國區域發展的另一個亮點是,欠發達地區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

2006年以來,中央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的扶持力度加大,相繼出台了支持西藏、新疆、寧夏、廣西、內蒙古、青海等省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政策文件,明確了各地區發展的戰略定位、發展思路和重點任務,制定了有力的扶持政策。這些措施有力地推動了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團結和邊疆鞏固,大大增強了這些地區自我發展能力,加快了與全國其他地區同步實現全面小康的步伐。

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生態脆弱的制約仍存在

杜鷹表示,雖然自2008年以來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全面超過東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相對差距有所縮小,但區域發展絕對差距仍在持續拉大,區域發展差距依然較大。

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生態環境脆弱的瓶頸制約仍然存在,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薄弱、水平較低,與東部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中西部地區工業結構處於產業鏈的低端,面臨著既要加快發展又要科學發展的雙重挑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完善,區域間無序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依然存在,資源開發與利用、生態環境保護與補償、生產要素流動與交易等方面的利益關系調整還缺乏科學的制度規范。

杜鷹提出,今后一個時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要緊緊圍繞促進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機制這條主線,圍繞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和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兩大主要目標,重點把握好五個工作著力點:一要更加注重發揮不同地區的比較優勢﹔二要更加注重扶持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三要更加注重開放型經濟體系建設和推進區域合作﹔四要更加注重完善區域政策體系﹔五要更加注重研究解決區域協調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