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黨建政治

(思想縱橫)

制度保障新發展——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系列談

楊學博

2012年12月12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報告描繪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並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段重要論述進一步凸顯了制度建設對於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意義。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保障。在我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經濟基礎比較落后、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中大國建設社會主義,如果沒有制度作保障,就很難取得成功。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之所以能夠吸引世界眾多的目光,“中國奇跡”之所以成為國際社會熱議的話題,不僅在於我們取得了輝煌的發展成就,走出了獨具特色的發展道路,而且在於形成了獨具優勢的制度體系。

當前,我國已經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系的制度體系,但這一制度體系還存在一些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把黨的十八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變成現實,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就是繼續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健全制度體系、消除制度障礙、堵塞制度漏洞,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加強制度設計。制度不是自然形成的,也不是可以隨意制定的。要制定出好的制度,沒有科學的設計是不行的。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加強制度建設尤其需要注重搞好制度設計。這就要求在堅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經濟制度的前提下,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加快形成科學有效的社會管理體制,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努力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上取得突破,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協調,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

推進制度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特色鮮明、富有效率的,但還不是盡善盡美、成熟定型的。”在改革發展的進程中還會不斷出現新的矛盾和問題。這就要求制度建設必須緊跟實踐步伐、緊扣時代脈搏,深刻把握社會發展規律、發展階段,既堅持和完善現有制度,又從實際出發及時制定新的制度,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應堅持把制度創新與實踐創新、理論創新有機統一起來,重視科學理論對制度創新的指導作用,始終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著眼於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既尊重基層和群眾的首創精神,又積極借鑒國外制度建設的有益經驗,把實踐中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及時上升為制度,使制度始終保持活力。

強化制度執行。好的制度建立之后,嚴格執行就是關鍵。如果不尊重制度的權威性,不注重制度的執行,制度就會形同虛設、成為一紙空文。那種“顯規則”干不過“潛規則”、“講規則”敵不過“講關系”的現象,嚴重損害了制度的權威性與有效性。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樹立制度權威,嚴格按制度辦事,對違反制度者絕不姑息。為此,應當建立嚴格的責任追究機制,始終堅持“制度面前沒有特權、制度約束沒有例外”,促使廣大黨員干部敬畏制度、遵守制度,按制度辦事,使制度真正發揮作用。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