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玨
2012年12月07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關鍵是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為人民提供廣闊文化舞台,讓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新局面。
——十八大報告
猶如一粒種子的孕育生長,創造的過程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社會環境、時代因素、現實養分等都決定了創造能否根深葉茂,煥發勃勃生機,滋養一方土地。
縱觀中國歷史,想象力豐富、創造力旺盛時代,春秋時期諸子爭鳴、百家蜂起的文化高峰,唐宋時期包容交融的文化盛事,貫通古今中外的五四新文化運動,都是在開明開放的氛圍中產生的。而秦代焚書坑儒、清代文字獄的教訓也告訴我們,對文化的鉗制最后造成的是“萬馬齊喑”的可悲局面。
就文化本身發展規律來說,激發文化活力,讓文化活力充分延展,需要給文化空間,也需理順體制機制,構建鼓勵創造的政策環境。
十六大以來,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一個重大突破就是厘清了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兩者之間的關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業,一手抓經營性文化產業”。目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階段性任務基本完成。十八大報告更是提出,“增強國有公益性文化單位活力,完善經營性文化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繁榮文化市場。”這對於文化機構各司其職,促進市場良性發展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這也將深層次激發公益性文化單位競爭力,提高服務質量﹔促進經營性文化單位真正面向市場,完全按市場規律辦事,在市場中經受檢驗,多出精品力作。
此外,進一步完善文化相關的法律法規,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特別是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全民知識產權意識,形成尊重原創、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讓創造者能夠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中華民族從來就不是一個缺少創造力的民族,從玉器、陶器到青銅器、瓷器等藝術作品,從《詩經》、《離騷》到《紅樓夢》、《水滸傳》再到現當代的文學作品,從古代四大發明到現代漢字激光照排系統、雜交水稻,無不凝聚著我們創造的智慧和勇氣。悠悠五千年的歷史、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為我們提供著不竭的創作素材和靈感。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更是為我們提供了深入體會變動中的中國,訴說當下的故事,洞悉人性人情的大的機會。
毫無疑問,我們趕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相信隨著文化環境的不斷完善,文化創造活力一定會從涓涓細流到蔚為大觀,到那個時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將變為現實。
相關專題 |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