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強調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並特別指出要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加速文化產業發展是提升文化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八大要求,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發展,努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遵行市場和行業兩大規律,確保合理規劃
從哲學上講,發揮主觀能動性首先必須尊重客觀規律,隻有充分把握好客觀規律才能穩步發展。發展文化產業,也必須遵循市場和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首先,要遵循市場規律,產業與市場是緊密相連的,無論什麼產業都是在市場的調控之下發展的。文化產業屬於獨立於衣、食、住、行等日常必需品之外的門類,對人們日常生活起到的是豐富和補充作用,把握市場需求就更為重要,因此發展文化產業不能孤立於整個經濟發展之外,必須充分了解市場規律,根據需求對產業門類、產業規模等科學規劃,從而才能合理地進行產品創作和提供產品。其次,要遵循行業規律,我國文化產業包括圖書出版業、新聞傳媒產業、廣播影視業、動漫產業、網絡文化產業、表演藝術業、廣告產業、休閑產業以及會展產業等很多子行業,每個行業都會有自身的發展特點。比如當前傳統媒體產業呈現下滑、網絡文化產業加劇擴張,又如動漫產業的衍生產品多、出版業呈現多元格局等等,因此,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對每個行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發展模式等進行分析,隻有這樣,才能找到更加符合行業規律的產業發展路徑。
著眼城市和農村兩大群體,擴大消費市場
文化產業是以知識為基礎、以服務為手段的行業,文化產品是一種以提升人的精神生活為目的,精神和物質相融合的特殊產品,相對於工業、農業等產品,文化產品缺乏必須性。因此,文化市場的繁榮,不僅僅取決於文化產品的供給,更取決於文化消費群體的數量和素質,強化文化消費群體的培育,是拉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城市和農村,作為文化消費的兩大群體,既有共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需要,加速文化產業發展,必須統籌考慮城市和農村這兩大消費市場的培育。要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多種渠道,加大文化產品的宣傳力度,引導廣大群眾轉變文化消費觀念,增強人們對文化產品的認同和喜愛,形成消費願望,釋放消費活力。要認真研究城鄉受眾文化消費需求的關注點、興趣點、共鳴點,結合不同地區的人文特點,不同群體的消費傾向,開發特色文化消費,提供多樣化文化產品。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充分利用綜合文化服務站、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努力構建貫通城鄉、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文化產品流通網絡。要加強文化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建設,引導其規范運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激活科技和人才兩大動力,推動持續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最核心的生產要素,文化產業要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必須切實激活科技和人才兩大動力。文化產業是“內容+載體”的產業,加強科技創新,有利於增強文化產品的吸引力和傳播力,有利於拓展新市場、催生新業態。要順應文化和科技加速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建立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協調機制,成立由宣傳、文化、科技等部門組成的綜合協調機構,加大統籌協調力度;要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創新。人才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根本、最革命性的因素,文化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一大批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要針對文化人才的特殊性和專業性,建立合作機制,實現人才資源的共享和互用,最大限度發揮人才的作用。要加大文化產業人力資源開發力度,建立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庫,加快提高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要提高人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建立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分配和服務等機制,加快人才聚集。要積極探索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形式,逐步構建以效益為核心的多元分配體系。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打破條條框框限制,切實建立更加有利於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成長機制。
實施項目和品牌兩大戰略,構建強力支撐
項目具有示范性,品牌具有吸引力。發展文化產業,必須緊緊抓住項目和品牌兩個關鍵,才能做到發展快、有后勁。要大力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充分利用擴大內需、啟動消費和加強城鄉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契機,加快影劇院、博物館等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項目建設,加快文化產業園、創意產業基地、廣告產業示范區等建設,以重點項目的實施帶動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建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科學研究編制一批支撐性、示范性和帶動效應強、成長空間大、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重大產業項目,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循序推進,以確保持續開發出基地型、龍頭型文化產業項目。要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市場經濟的實質是品牌經濟”,品牌是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所在。如美國好萊塢的電影、日本的漫畫和動畫制作,都充分體現出品牌的影響和價值。打造文化產業品牌,必須強化產品的文化內涵,增強產品的創新創意,注重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必須體現產品的自身特色,加強與文化、旅游、體育等產業的融合,打造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特色品牌;必須加強品牌營銷推廣,借助媒體宣傳、活動展示等不同形式,提升產品的知名度、認可度;必須把文化品牌同企業品牌建設有機結合,借助知名企業的影響力打造知名文化產品。
利用政府和社會兩大資源,促進力量聚合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具有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社會功能。所以,對於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充分考慮其產業和意識形態雙重屬性,更加強化政府與社會兩大資源的整合。從政府的角度,要加強文化產業發展的統籌協調,如成立指導小組負責文化產業發展的綜合協調,構建各部門、各行業、各地區聯動的文化產業發展機制;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引導、服務和監管職能,引導文化產業結構優化,推進文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維護文化產業發展市場秩序;全面落實國家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各項政策,把文化產業發展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建立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專項資金;積極出台符合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實際的扶持政策,比如對文化企業的稅費減免、文化產業園區(基地)建設用地優惠等。從社會角度,要加強發展文化產業的宣傳,提升社會各界發展文化產業的信心,鼓勵非文化企業積極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充分運用聯合重組、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納社會資金投向政策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堅持“誰投入,誰收益”的原則,建立健全分配激勵機制、市場營銷機制、風險共擔機制,催生各類文化企業蓬勃發展。
(作者系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