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中國共產黨把握時代特點、積極回應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有力回音。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用先進的社會主義文化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文化引領是復興之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本質是中華文化的復興。在大國崛起的奮斗征程中,文化引領作為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撐,成了民族復興道路上卓顯實效的舉措。
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與發展,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大國,但是我們更要接過文明古國的接力棒,做當今世界的文化大國、力爭文化強國。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建設不僅能有效提高公民的整體素質,而且能充分保障公民的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凝聚人心,激勵和整合社會力量不斷投入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中來。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符合我國實際,符合黨和國家發展要求,也必將成為凝聚各方力量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效之舉。
文化自信是興國之魂。文化自信,就是要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帶來的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撐。可以說文化自信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亦是當代中國的精神旗幟,也是形成全社會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規范的精神紐帶,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在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新形勢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就要牢牢把握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以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依托,培養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蓬勃發展。
文化融通是強國之源。提升文化軟實力,就要加強文化交流和融通,內塑文化品質,外強文化品牌。對內,就要凝心聚力,深化本民族的認同感,把中華傳統文化和當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有效融通,提煉出最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族文化,真正達到古今認同,今昔合璧。對外,就要加強中華民族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文化的影響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文化向外傳播,提升經濟大國在世界的文化影響力,掌握一定的領袖話語權。
讓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走出,加強文化融通,有利於增強文化的競爭力和影響力。走出去,不僅能夠拓展對外文化交流的渠道、形式和層次,廣泛參與世界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共同維護文化多樣性,而且有利於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方法,增強國際話語權,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基本國情、價值觀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的了解和認識,展現中國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走出去就是和西方文化正面地交流、對話、碰撞,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影響力和話語權。這需要在表現形式和內容上進行創新,要努力爭取用西方人容易接受的表現方式,讓他們就能夠從易於接受的形式和內容中感受到中國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在內容上,我們不能當文化的啃老族,要從文明古國帶給我們的光環中走出來,講今天新的創造、新的輝煌,把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有機融合。
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光明前景的決定性時刻,中國共產黨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准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和文化發展得新趨勢,准確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我們有理由堅信這種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自信,必將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形象指日可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