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堅持“四個著力”?青海怎樣加快形成新的發展方式?
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著力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著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新動力,著力構建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不斷增強長期發展后勁。“四個著力”不僅指明了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內容,也進一步明確了不斷增強我國長期發展后勁和路徑所在,體現了我國經濟發展全方位的戰略選擇。
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青海特色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產業發展取得重大進展,科技、人才、高素質勞動者隊伍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大。但與此同時,受傳統產業基礎、區位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當前青海經濟發展方式仍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這些困難和問題無一不與落后的經濟發展方式有關,要破解這些發展難題也無一不依賴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因此,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四個著力”,加快形成新的發展方式,事關青海“兩新三區”建設目標的全局,事關青海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全局。
一是更加注重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堅定不移地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做優特色農牧業,用工業化和生態化理念打造一批高原無公害綠色農副產品品牌,推動特色農牧業發展。以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特色優勢工業,以鹽湖化工、有色金屬、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特種鋼等傳統產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推動產業升級換代﹔加快構建從光電轉換材料到智能化電網的完整產業體系,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重點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引進和集成力度,優化企業組織結構,依托園區經濟壯大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規模經濟,增強工業后勁。大力發展高原特色旅游業,加快旅游名省建設,全力打造“大美青海”旅游品牌,不斷拓展產業空間,提高發展質量。
二是更加注重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進資源節約型發展。要把工業作為資源綜合利用的重點領域,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實現資源開發從粗放向綜合轉變,資源加工從簡單向精深轉變,資源產品從初級向高級轉變,資源項目從分散向集約轉變,資源產業從單一化、封閉化向體系化、融合化轉變。要著力發展循環經濟,以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和西寧市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為載體,以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延長產業鏈,形成節約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產業鏈群。要把節能減排作為重要抓手,強化對重點耗能企業和污染源的治理監管,淘汰一批落后產能,真正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是更加注重推動綠色發展,努力建設生態文明,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要強化生態的責任意識,堅持生態價值觀和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觀,提倡資源的綜合持續有效開發,建立健全責權利相互制衡機制,使決策程序科學化、規范化,確保將開發中的生態風險降到最小。要繼續實施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荒漠化及黑土灘治理、三江源區以及青海湖鳥島等自然保護區的各項保護工作,力爭減緩生態惡化趨勢。要在保護生態的過程中,大力發展生態農牧業、生態旅游業和高原民族地方特色生態文化產業,使其逐步成為新興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從單一行政方法向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技術等辦法轉變,從鋪張浪費的消費方式向厲行節約的消費模式轉變,保障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四是更加注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強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要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要積極拓寬投融資渠道,改善投資環境,創新資金籌措方式,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擴大民營經濟的發展空間,吸引更多的省外境外投資。要加快調整外貿進出口結構,提高全省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和綜合效益,促進高原特色農產品和民族日用品出口,擴大省內急需的先進技術裝備、關鍵零部件及重要原材料的進口,促進消費、投資、出口的協調拉動。
五是更加注重創新驅動的作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繼續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有利於發揮人力、資本作用的體制、機制、政策環境、法制環境及社會文化環境。要充分發揮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技術創新帶動勞動者素質、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在大力實施技術引進、消化、二次創新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原始性科技創新,爭取在鹽化工、金屬冶煉、中藏藥、農副產品加工等優勢領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逐步建立全省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機制。
六是更加注重統籌城鄉區域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切實轉變農牧業生產經營方式,將統籌城鄉發展的著力點放在發展現代農牧業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上,不斷提高農牧民組織化程度,促進特色農牧業向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發展,推動傳統農牧業向現代農牧業轉變。要大力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帶動人口向城鎮集中,促進產業向園區集中,提高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增強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能力,加速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要將協調區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優化“四區兩帶一線”發展格局上,改變“小而全”和自求平衡的區域發展模式,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