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異地高考成敗的關鍵在京滬粵
金海燕
2012年11月29日15:32   來源:大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今年秋季開學前,國務院明確要求31個省區市年底前出台有關隨遷子女升學考試的方案。目前,除黑龍江、山東、江蘇、安徽等省已初步明確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條件外,多數省區市尚未出台方案。北京、廣東最新出台的政策則顯示,外地戶籍考生暫不能在當地報名參加高考。(11月28日人民網》)

異地高考的放開,不僅關系著大批隨遷民工子女的高考權益,而且正如教育部負責人所說:異地高考更是教育公平的標志性事件。因此,教育部表示“要集中力量,打好這一硬仗”。既然是一場“硬仗”,“硬”在哪裡?不言而喻,硬在北京、上海和廣東。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黑龍江率先明確異地高考門檻,江西、雲南、浙江等10余個省份均表態將於年底前出台方案。而湖南、安徽都制定了以“學生學籍為主”的方案,擺脫了對父母在城市工作的種種苛刻條件,用民間的話來說,就是異地高考不再“拚爹”而是轉向“拼”考生自身的實力。然而,這些低門檻方案的制定地區,都是過去高考錄取率相對偏低、流入人員相對較少的地區,而原本高考率較高、流入人員又較多的北京、上海和廣東,似乎還都處於按兵不動的狀態,甚至明確表態2013年高考仍然必須有當地正式戶口才能報名。

雖然教育部最近將會同發改委、公安部和人社部,按照“解決實際問題,突出重點,區別不同情況分類督查”的原則,對各省區市開展專項督查,還要分赴京滬粵等地督促指導落實方案。然而,估計即使出台方案,其門檻也會特高,諸如需要父母有固定的工作單位,有幾年在當地的社保繳費証明,本人有從九年義務教育到高三完整的當地學籍,甚至可以因為城市地原因而提出更高的、讓很多隨遷民工子女無法跨越的門檻。

異地高考各地設置各種不同的甚至高低懸殊的門檻,雖然可以緩和當前壓力較大的京滬粵放開異地高考與本地考生利益的矛盾,然而從長期來看,卻是制造了新的社會不公和矛盾:第一,流入人口比較少的低門檻地區可能會發現,自己的低門檻招來了一定數量的異地考生,而本地區流出的考生卻因為不能參加流入地的高考,仍然需要回來參加高考,從而挫傷了這些地區放低門檻的積極性﹔第二,更嚴重的是,異地高考門檻過於懸殊,必然偏離了放開異地高考實現教育公平的主旨,不利於全社會向社會公平公正發展的追求和努力。因此,各地異地高考的門檻雖然可以有,但不能過於懸殊,並且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應逐步向低門檻過渡,這樣,才能使這次的改革真正成為向教育公平前進的標志性事件。

京滬粵的異地高考方案,能不能順應全國要求教育公平的呼聲,是異地高考改革成敗的關鍵所在,也是對三地教育部門乃至政府的一次考驗。但願作為中國改革排頭兵的京滬粵,能夠在這次改革中,放棄部分建立在教育不公基礎上既得利益,繼續發揮教育改革排頭兵的作用。

(責編:朱書緣、趙晶)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