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郭文亮:“權利維穩”VS“權力維穩”
郭文亮
2012年11月26日14:25   來源:人民網-人民論壇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題:“權利維穩”漸成新趨勢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社會穩則天下安,天下安則百業興。能否及時有效地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事關國家政權的穩固和老百姓的幸福與尊嚴。為此,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用於維穩。據媒體報道, 2012年中國僅用於內部保安的預算開支就高達7017.63億元。盡管如此,群體性事件還時有發生,有的地方基層干群關系依然比較緊張,甚至陷入“越維穩越不穩”的怪圈。

“權力維穩”,弊端叢生

近年來,盡管各地維穩方式各異,但實質基本相同,即採取“權力維穩”的方式。也就是用公民賦予的用於服務公民的強制性支配力量來維持社會穩定。“權力維穩”的典型特征就是政府部門從“權力”穩定出發,運用國家權力(包括行政權和司法權),採取非對等的“方式”來強制維持社會穩定。毋庸置疑,社會不穩不利於社會發展,但關鍵在於影響穩定的根源是否找准,維穩的方式是否運用恰當,維穩的效果是否達到。以解決敵我矛盾的方式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權力維穩”,其弊端顯而易見。從維穩的目的來看,“權力維穩”的“權力本位”色彩濃於“百姓本位”,政府官員通常是把維護自己的“烏紗帽”作為其維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維穩的方式來看,通常是事后型被動式維穩,主要採取武力壓制和“花錢買平安”兩種方式;從維穩的方法來看,主要採取截訪、拘留、罰款、勞教、連坐、送精神病院等“強硬手段”和陪訪、金錢收買、欺騙拖延等“懷柔手段”;從維穩的成本來看,其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一旦因權力壓制超過一定限度而爆發更大規模的社會矛盾時其民心成本和經濟成本更會急劇增加;從維穩的效果來看,“權力維穩”雖然“立竿見影”,但不可持續,容易陷入“越維穩越不穩,越不穩投入越高”的怪圈;從維穩的實質來看,“權力維穩”是一種權宜型事后式維穩,看似“解決”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則回避矛盾、壓制矛盾,維護“權力”的表面的暫時穩定。

“權利維穩”,以民為本

權利是權力的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唯有筑牢“權利”這個基礎,方能實現“權力”的穩固。既然如此,不妨用“權利維穩”的方式來解決,即以維護和實現公民合法權益的方式來維持穩定。這種維穩方式的優勢在於:從維穩的目的來看,“權利維穩”是“百姓本位”的價值觀,即將維護老百姓的合法權益作為維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源頭上根本化解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從維穩的方式來看,其通常是事前型主動式維穩,主要採取溝通疏導和民主協商兩大方式;從維穩的方法看,主要採取經常走村串戶、民意調查、陽光信訪、民主懇談等方法;從維穩的成本來看,因“權利維穩”多數情況是在矛盾還處於萌芽狀態就通過溝通疏導、民主協商及時予以化解,可有效避免設置過多的“維穩辦”、“維穩中心”等機構人員,更不必“花錢買平安”,成本遠低於“權力維穩”;從維穩的效果看,“權利維穩”在民主協商中化解糾紛,社會風險小,爆發更大矛盾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從維穩的實質來看,“權利維穩”是以化解矛盾以達到政治穩固和社會穩定。

“權利維穩”折射的是“以民為本”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其指導下,地方政府將會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將“穩定壓倒一切”真正轉化成為切實維護老百姓的合法權益的本真意義上的維穩。雖然僅一字之差,但效果卻相差千裡。

(作者為中山大學黨史黨建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

精彩觀點集結

現代社會的穩定主要不是因為民主政治,而是存在龐大中產階層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中國的很多問題都是中產階層過小的產物。社會不能產生基於自身的秩序,那麼政治往往是分化社會的力量。現代社會的穩定主要不是因為民主政治,而是存在龐大的中產階層,而全面小康社會本質上講就是要有龐大的中產階層。 中國離全面小康社會還比較遙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社會改革的緩慢,缺少強大的社會保護機制。改革開放培育出中產階層,也使得數億人脫離貧窮,市場經濟可以創造中產階層,但市場不存在保護中產階層的機制。中國問題不是因為市場經濟的進入,而是缺乏社會保護機制。很多社會服務都需要政府大量投入,比如教育、醫療、住房等,但這些領域卻在中國成為暴富領域,任何一個社會,這幾個領域都不應該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培育中產階層最重要的還是提高勞動工資,二次分配需要改善,但過分強調二次分配很容易走上殺富濟貧道路,提高勞動者工資是一次分配中最重要的手段。現在的狀況是,少部分人得到了與勞動不對稱的過高收入。而廉價勞動力是中國發展的優勢,但如不能實現轉型,則成為中國最大的劣勢,阻礙中國進一步發展。亞洲四小龍每10年產業升級一次,中國大陸則沒有。中國下一步改革,經濟領域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要區分開來,社會領域改革不是分蛋糕,而是為經濟領域創造條件。培育中產階層就要繼續創造財富,創造財富必須深化市場化改革,但同時要保護社會,隻有這樣才有希望保持繁榮穩定,發展出可持續的自主性社會秩序。

首次提出城鄉人均居民收入翻一番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這個提法是有進步的。我們黨最早提的是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后來我們黨又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公平和效率。這一次我們黨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的后面,又進一步突出強調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可見未來的收入分配改革肯定是要在再分配方面加大力度。最高領導層首次把居民收入倍增目標列入十八大報告中,具有深刻意義。過去我們提的都是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比如說GDP翻一番、翻二番等,但是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在GDP翻一番的同時居民收入可能不能夠保証翻一番。黨的十八大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兩個同時翻番,在GDP翻一番的同時要保証城鄉人均居民收入也翻一番,要求更高,這是十八大報告中一個突出的亮點。在國民收入倍增計劃中,“切好蛋糕”比“做好蛋糕”更重要。一般說來,做好蛋糕與切好蛋糕同等重要,但是,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當收入分配水平比較低和收入分配差距比較小的時候,做好蛋糕比切好蛋糕顯得更加重要;反之,切好蛋糕比做好蛋糕顯得更加重要。

把“法治保障”納入到社會管理體制中來

中共中央黨校科社部教授向春玲: 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社會管理格局是: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黨的十八大在此基礎上提出要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把“法治保障”納入到社會管理體制中來。這可以看出我國在社會管理這個問題上依法治國的決心,在健全社會管理體制上正在積極往前推進。此外,報告強調要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例如政府引導社會組織參與民生服務和管理;引進市場機制參與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報告中明確提出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鼓勵社會辦醫,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等。報告也強調了社會管理的重點工作,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而針對當前社會管理的突出問題,報告中提到要完善和創新流動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強化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深化平安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強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完善國家安全戰略和工作機制,高度警惕和堅決防范敵對勢力的分裂、滲透、顛覆活動,確保國家安全。

專家解讀十八大報告——總體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經濟建設:
政治建設:
社會建設:
文化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
黨的建設: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人民論壇》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