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理論>>黨建政治

調查與思考:加快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關於陝西省強勢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調查

黨言文

2012年11月23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保護生態環境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証。近年來,陝西省委、省政府緊扣科學發展、富民強省主題,突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線,積極探索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新路,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

創新戰略轉方式

為改變就環境保護抓環境保護的被動治理模式,陝西省委、省政府深入調研,反復總結,注重從政策層面查找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實施“三逼”戰略,努力實現環境保護由治標向治本的根本轉變。

實施“逼退”戰略,培育新興產業。渭河流域擁有陝西省56%的耕地、2/3的人口和生產總值,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長,排污大量增多,成為黃河流域最大的污染源。為解決這一地區環境容量超載難題,陝西省從污染負荷最重的造紙業抓起,堅持不再審批新上項目,淘汰關閉落后產能,制定嚴於國家標准的造紙業淘汰產業政策,提高行業環保標准。經過幾年努力,渭河流域造紙企業由原來的1000多家減少到60多家,排污量減少2/3,取而代之的是以高新技術、電子技術和環保產業為主體的低排放產業。渭河流域造紙業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由2005年的15萬噸下降到不足0.6萬噸,同時流域經濟保持了快速增長、率先發展的態勢。

實施“逼轉”戰略,破解污染難題。陝西省把主要污染物減排作為總抓手,認真落實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監理減排等措施,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循環技術和轉型發展戰略,嚴格限制“兩高一資”企業,促使耗能大、排放高、經營粗放的企業退出市場。用減排考核機制和總量控制機制,促使各地區、各行業加快上大壓小、減量置換、關停落后的步伐。嚴格按照國家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要求,加大對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等行業中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后生產工藝的淘汰力度,加快推進渭北地區建材行業轉型升級,通過污染減排的逼轉傳導機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優化。2010年全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在消化新增量的前提下,分別較2005年削減12.18%和15.55%,受到國務院通報表彰。

實施“逼治”戰略,探索市場運作。為調動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從2010年起,陝西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探索市場運作機制,先后實施了渭河流域上下游補償和排污權交易制度,出台了《渭河流域水污染補償實施方案》。收繳的補償款統籌用於流域內污染的綜合治理工作,使渭河順利達到國控水質標准。同時,推行政府外部監管、市場內部激勵、社會自發約束相結合的排污權交易制度新型治理機制。通過對全省“三大板塊”發展與污染現狀的排查與分析,制定了二氧化硫排污權有償使用及交易試點方案和二氧化硫儲備管理辦法,配套完善了儲備與交易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完成了交易平台的確認和建立。截至今年8月,陝西省成為全國首個將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項國家確定的主要污染物納入有償使用和交易的省份,有效強化了企業的治污意識和自律意識,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標本兼治可借鑒

陝西省的實踐對於新形勢下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有益啟示。

堅持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面對資源約束突出、環境壓力加大的嚴峻挑戰,陝西省堅持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努力變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重,變環境保護滯后於經濟發展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為逐步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目標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實踐証明,隻有堅持環保優先的發展理念,把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才能真正把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

堅持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面對經濟欠發達和環境問題較突出的雙重壓力和挑戰,陝西省緊緊圍繞保增長、促發展、調結構、促轉型的主線,充分發揮規劃環評、項目環評的“調節器”、“控制閥”和“殺手锏”作用,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路子。實踐証明,在發展中破解環保難題,在破解環保難題中提升發展水平,這是欠發達地區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

堅持推進環境立法和執法。為根治環境污染問題,陝西省堅持把立法和執法作為重要舉措,出台了一系列加強環境保護、防治污染的法規和文件,堅持不懈地開展重大環境保護行動和專項治理,努力拓展又好又快發展的路徑。實踐証明,隻有大力推進環境立法和執法,使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和規范,才能夯實環境保護與經濟協調發展的法制基礎。

堅持創新體制機制。陝西省積極創新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把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列為綜合性考核的重要內容,實施“一票否決”﹔推行市以下環保機構垂直管理,試行污染補償機制和排污權交易制度,建立環境監測應急、環境監察、減排考核“三大體系”,形成了減排目標著眼環境質量、減排任務立足環境質量、減排考核依據環境質量的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實踐証明,隻有堅持創新體制機制,才能鏟除環境污染產生的土壤,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責編:萬鵬、趙晶)
相關專題
· 調查與思考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