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三年醫改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
深化醫改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重大實踐行動,是維護13億人民群眾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2009年,我國政府啟動了新一輪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三年多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團結協作,攻堅克難,推動改革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效,人民群眾得到了明顯實惠,社會各界給予了充分肯定,國際社會給予了積極評價。中國能夠在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上取得突破,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以人為本,遵循規律,把創新作為深化改革的驅動力,並貫穿於改革的全過程。
第一,創新核心理念,確保改革沿著正確方向推進。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創新理念是凝聚改革共識的思想基礎,也是持續深化改革的行動指南。中國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將維護和保障全體人民的基本健康權益作為新醫改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出“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這是維護公共醫療衛生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是衛生事業發展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創新。一是把醫療衛生服務區分為基本和非基本,明確了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政府應盡的職責,非基本醫療服務交給市場去完成,政府對醫療市場進行必要的監管和調節。二是明確了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機構是向人民群眾提供公共產品的主要載體,既然是提供公共產品,就應該是公益性的,而不是營利性的,政府必須進一步明確辦醫目的和辦醫職責,增加財政投入,破除以藥補醫,扭轉公立醫療機構的逐利行為。三是強調政府在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作用,對政府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維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進行全新的制度設計,通過綜合改革建立起長效的保障供給機制。三年來,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共享醫改惠民成果,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實踐証明這一核心理念是正確的。
第二,創新體制機制,構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建立新型制度的過程就是深化改革的過程,也是創新體制機制的過程。在新的改革理念指導下,我們著力破除舊有的體制機制,重新構建了全新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體系。一是建立全民醫保制度。這是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基礎。三年多來,我們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建立了以新農合、城鎮居民醫保、職工醫保為主體,以多種補充保險和商業保險為輔助,以大病救助為兜底的中國特色的全民醫保體系框架,織起了一個世界上覆蓋人口最多的醫療保障網,使13億多人口“病有所醫”有了基本的制度保障。二是建立基本藥物制度。這是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的重要內容。經過三年強力推動,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從無到有,在較短的時間內覆蓋了所有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群眾用藥負擔明顯減輕,用藥安全得到保障,“以藥補醫”機制得到破除,結束了幾十年基層以藥補醫的歷史。三是建立基層運行新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提供公共產品的重要平台,我們通過綜合改革,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了公益性的管理體制、競爭性的用人機制、激勵性的分配機制、規范性的採購機制、長效性的保障機制,重新構建了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基層運行新機制。四是建立全科醫生制度。這是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變的重要舉措。加強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建設,推進全科醫生執業方式改革,實行家庭簽約服務,提供全面健康管理,做好城鄉居民健康“守門人”,逐步形成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新模式。五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制度化。在全國城鄉實施10大類基本公共衛生項目,對重大疾病和重點人群實施7大類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把公共衛生服務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此外,還積極推進監管體制、藥品流通、大病保險等方面機制創新,為促進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第三,創新發展方式,推動公共醫療衛生可持續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走出一條科學發展的新路。一是注重加強基層,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三年多來,我們把大量的資金財力、人才技術、政策措施引導聚焦在基層,形成疊加集聚效應,重新構建了一個嶄新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平台,改變了長期以來基層在整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薄弱狀況。二是注重預防為主,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三年多來,中央財政投入近400億元,為城鄉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升了公共衛生服務能力,促進了衛生發展模式由重疾病治療向全民健康管理的積極轉變。三是注重公平可及,逐步縮小不同群體保障水平的差距。三年多來,我們優先滿足困難群體看病就醫基本需求,重點解決了破產企業退休人員、困難企業職工、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在校大學生和農民工的參保問題,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提高大病患者的醫保支付比例,減少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四是注重科學管理,促進公立醫療機構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在公立醫院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推動科學化、精細化管理,規范診療行為,控制診療費用,改善了病人的就醫環境和就醫感受,促進公立醫院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發展轉變。五是注重調整結構,推進辦醫主體多元化。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舉辦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性的需求,逐步改變了長期以來辦醫結構單一的局面。
第四,創新改革路徑,實現新舊體制平穩轉換。醫改三年來,我們堅持從實際出發,逐步探索出破解醫改難題的實現路徑。一是從保基本入手,從強基層起步。面對龐大復雜的醫療衛生體系和多層次多樣性的服務需求,我們選擇了從基本需求入手,以基層為突破口,分層次推進改革,這樣既抓住了衛生事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環節,又減少了改革的阻力,使改革在短時期取得明顯成效,讓基層群眾優先受益,增強了對改革的信心和認同。二是把增投入與建機制相結合。深化醫改必然會伴隨著大量的投入,如果增加的投入不和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結合起來,這些投入不但不能促進改革,很有可能會固化舊有的利益格局,反而為下一步改革增添阻力。因此推動醫改強調了增加的投入必須和新機制的建設結合起來,用投入促改革,用投入換機制,實現了投入和改革的良性互動。三是從實際出發,謀劃整體設計。我們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在中央確定的原則框架內,鼓勵地方大膽探索,進行改革試點,取得成功經驗再總結上升為國家政策,使改革整體設計更加符合中國的實際,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四是建立了強有力的領導體制和推進機制。國務院成立了由20個部委組成的醫改領導小組,李克強副總理親自擔任組長,領導全國的醫改工作。各地也相應成立醫改領導小組和辦事機構。建立目標責任制,周密部署安排,層層分解任務,強化督促檢查。這種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使新舊體制在短期內實現了平穩轉換,沒有引起大的社會波動,充分體現了我們的政治優勢和社會制度優勢。
三年多來,通過核心理念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方式創新和改革路徑創新,我們探索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醫改道路,開創了人民群眾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衛生事業得發展、黨和政府得民心的新局面,為推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
未來四年醫保、醫療、醫藥將聯動改革
“十二五”時期是深化醫改的攻堅階段,也是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關鍵時期,中國政府在年初頒布了“十二五”醫改規劃,未來四年將著力推動醫保、醫療、醫藥聯動改革,改革重點進一步聚焦。我們將繼續奮力前行,不斷開拓創新,把醫改持續推向深入。
第一,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從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設轉變。三年多來,我國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框架已基本建成,今后要在擴面提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健全醫保體系。要創新醫保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重點在制度銜接、支付方式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更好地方便群眾就醫結算,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同時,加快推進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建設,全面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探索建立疾病應急救治基金,切實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要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和發展社會慈善事業,積極發展各類補充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從制度上進一步筑牢、織密社會安全網。
第二,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運行新機制,從打好基礎向提升質量轉變。三年多來,政府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今后要進一步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范圍,使之惠及更多的基層群眾。要繼續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在健全長效穩定的補償機制基礎上,完善對基層醫務人員的績效考核辦法,充分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不斷提高基層機構運行效率。同時要繼續推進基層信息化建設,加大力度培養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人才隊伍,加強村醫隊伍建設,筑牢基層醫療服務網底。
第三,加快公立醫院改革步伐,從試點探索向全面推進轉變。主要是做好破除“以藥補醫”、創新體制機制和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三篇文章。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藥品供應、價格機制等綜合改革,建立起體現公益性和高效率的運行新機制。今后四年將把縣級醫院作為改革的重點,2015年要基本完成縣醫院階段性的改革。要積極鼓勵社會辦醫,力爭到2015年社會辦醫佔整個醫療衛生的比例達到20%左右。
同時,還要統籌推進各項配套改革,進一步加大藥品生產流通領域改革力度,規范生產流通秩序﹔加強醫藥衛生監管體制改革,強化對醫療衛生服務行為和服務質量監管等等。
創新是永恆的主題。醫改是世界性難題,隻有持續不斷地開拓創新,才能探索出破解醫改這個世界性難題的“金鑰匙”,推動我國衛生事業科學健康發展,逐步建立符合國情惠及全民的新機制。
(作者為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