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次全國黨代會的報告中,十八大報告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報告提出,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建設美麗中國,政府是主導,同時也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積極參與。我國生態環境本身就比較脆弱,森林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人均水資源、土地資源分別隻佔世界平均水平的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加上長期粗放式的增長方式,導致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建設天藍、地綠、山清、水淨的美好家園,涉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和重大福祉,既是大家的共同心願,也是每位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態環境是一個大系統,組成系統的各個元素之間會產生各種聯系﹔每一個元素受到影響,就會產生連鎖反應,對系統的局部甚至整體產生作用。我們每個人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一舉一動,多多少少都會對生態環境的各種元素造成影響,13億人的影響疊加起來,產生的正面或負面的力量就不容小看。
早在幾千年前,先人就認識到保護生態資源的重要性。周初,周公提到“禹之禁”時說:“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今天,我們對生態文明的認識,已提高到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的高度。我們每個人,更應當自覺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文明理念,積極和政府良性互動,形成綠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從一點一滴做起:教育孩子從小養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節約每一滴水、每一粒糧食、每一千瓦時電,減少垃圾產生、做好垃圾分類,愛護公共場所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不吃、不抓捕野生動物,不用一次性筷子,積極舉報不法企業偷排污染物的行為……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長期堅持下去,千千萬萬份力量匯聚起來,我們的祖國,必將一天比一天更加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