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發展的具體內涵。特別是將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篇,系統地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進的總體要求,使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確。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好十八大精神,具有特別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初學報告有四點體會:
一是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更為全面的價值取向和更為深刻的生態倫理。綜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人類依賴自然、畏懼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變化。在原始文明時期,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始終依存於自然。在農業文明時期,人類敬畏自然,主張順天應時。到了工業文明時期,人們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的同時,走向了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這種觀念導致對自然無窮無盡的掠奪,可利用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建設生態文明,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了路徑。
二是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發展是第一要務。而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決定著發展的腳步能走多遠。進入新世紀以來,資源環境的約束加劇,社會矛盾凸顯,我國已經到了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新階段。
建設生態文明,就是要超越和摒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模式,使人類活動控制在自然環境可以承受的范圍內。因此,必須通過開源節流,節約集約,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促進發展方式轉變。
保護優先,既是改善我國生態環境的現實需要,也是現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一直是各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無法回避的難題,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建設、自然保護與合理利用及開發、生活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就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本前提,將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作為開發建設活動的約束條件,嚴格環境准入,控制人為活動的不利影響。尤其對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氣候調節等生態功能極為重要的敏感區域,必須加以保護,建立長效機制。
在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中,要把利用自然能力修復生態系統放在首位。利用自然能力恢復是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做法。休養生息是近幾年來我國水環境綜合治理的指導思想,其本質就是讓生態系統自然修復。
三是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與美麗中國建設有機結合。這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什麼樣的中國才是美麗中國?我的理解,從外部表現來看,應該是十二個字:物質豐富、綠色家園、健康生活。從內在要求來看,應該是三個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人和諧。無論是外在表現還是內在要求,都無不體現著生態意識文明、生態行為文明、生態產業文明、生態制度文明、生態管理文明等等。建設美麗中國,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具體表現。
美麗中國要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樣一個重大舉措來實現。核心問題就是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要盡快改變目前我們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滯后於經濟增長,以及單純依靠行政手段保護環境的傾向。要真正使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發展之中,成為應有之義。離開經濟發展講環保,那是緣木求魚﹔離開環保談發展經濟,那是竭澤而漁。
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是通往美麗中國的一個路標,其指導思想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把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作為發展的基本前提,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綜合作用,加快構建節約環保的國民經濟體系。
四是努力在建設生態文明中推進“三強一富一美”。這是陝西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具體行動。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的“三強一富一美”目標,與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相一致。因此,我們必須把握機遇,轉變觀念,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強力推進“三強一富一美”目標的實現。當前,首要任務是繼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擴大綠色版圖,增強環境承載能力。其次要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第三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的力度。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綜合治理,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環境問題。第四要強化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體系、獎勵機制。最后,我們要動員和組織全省環保工作者在生態文明建設中成為先行者、實踐者、探索者,為建設美麗陝西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