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體現了我們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表明了當前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緊迫性。
一、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衡量標准,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之后,強調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從“四位一體”發展為“五位一體”。這五大建設是一個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而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隻有把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應有的戰略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文明來推進,才能使社會真正地實現可持續發展,資源環境得到可持續利用。
二、建設“兩型社會”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推進“兩型社會”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和有效途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既是生態文明的本質特征,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兩者是一個有機整體。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准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文明要求逐步形成促進生態建設、維護生態安全的良性運轉機制,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最終實現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這也內在地包含了建設“兩型社會”的內容和要求。因此,要以“兩型社會”建設為著力點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三、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2007年12月,中央批准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我省緊緊抓住這個契機,率先在全國把“兩型社會”建設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突破口,堅持以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為導向,按照國家批復的試驗區改革總體方案和城市群區域規劃要求,扎實推進試驗區的規劃、建設、改革、管理等各項工作,高起點、高標准完成了試驗區頂層設計,布局和建設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啟動和推進了十個方面的重點改革,加大了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建立健全了組織領導和工作推進體系,初步形成了政策法規和“兩型”標准體系,深入開展了“兩型社會”示范創建活動,實現了重大突破,取得了重大成就,產生了重大影響。
當前,“兩型社會”改革建設進入縱深推進階段,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率先建成兩型社會,我們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在繼續推進今年提出的產業准入、退出、生態補償、綠色出行等十項改革的基礎上,針對當前“兩型社會”建設中的突出問題,重點在湘江排污口關閉、生活污水污泥處理、垃圾分類處置、排污權和碳交易機制改革、“兩型”小城鎮建設、綠色金融創新、社會管理創新、戶籍制度改革、長株潭公共服務一體化改革、綠色低碳消費改革等方面爭取實現突破。二是加快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加大土地、財稅、金融、創新、消費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導支持“兩型”生產、“兩型”發展和兩型消費,建立“兩型”生產、流通、消費體系,大力推行綠色財政、綠色採購、綠色消費等“綠色新政”;盡快頒布實施《長株潭生態綠心保護條例》、《湘江資源保護條例》、《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促進條例》,強化法制保障。三是建立“兩型”考核監督制度。探索建立綠色GDP考核指標體系,制定“兩型”社會建設的監督、評價體系和工作督辦制度,建立目標責任制和執法問責制度;建立環境報告公示制度,完善環保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機制,健全環保領域社會監督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