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十八大報告解讀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
2012年11月20日14:20   來源:大眾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和政治保証,是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實現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保証人民安居樂業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總結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正反兩方面經驗,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堅持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成功開辟和堅持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為實現人民民主確立了正確方向。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和政治保証,是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實現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保証人民安居樂業的必然要求。

  國情決定我國的政治制度

  人類數千年政治文明史充分說明,一個國家實行何種政治制度,一定要與該國的國情相適應,而國情又有多種要素構成,比如歷史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以及所處的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等等,由於這些因素千變萬化,從而也就決定了各國政治制度不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植根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沃土,產生於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而進行的偉大實踐,是適合中國國情和社會進步要求的選擇。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維護政權,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權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秩序,為后發國家選擇不同於西方社會的現代化道路提供了借鑒。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我們廢除了實際上存在的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確保了國家政權機關和領導人員有序更替。我們不斷擴大人民有序政治參與,人民實現了內容廣泛的當家作主。我們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深入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我們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保証決策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我們建立健全廣納群賢、人盡其才、能上能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為各方面優秀人才建功立業開辟了廣闊渠道。我們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黨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支持人大、政府、政協、司法機關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獨立負責、協調一致開展工作。我們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保証黨和國家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以上事實說明,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在經濟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在不斷進化,並在進化中彰顯著獨特的政治生命力。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具體制度方面還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發揮人民創造精神方面還存在不足。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持續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需要也必然會繼續向前推進。

  政治體制改革是改革重要組成部分

  十八大報告指出:“政治體制改革是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全面總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實踐得出的科學結論。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起步,政治體制改革也同時被黨中央提上了議事日程。鄧小平在深刻總結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對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做了系統、精辟的論述,敏銳而又深刻地分析了我國政治體制的主要弊端、產生根源、問題實質以及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原則和方式方法,闡明了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長期性和艱巨性,指出了我國政治體制的“總病根”在於權力過分集中。80年代中期,伴隨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鄧小平指出:“現在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

  以此為指導,黨的十三大對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做了全面部署,系統闡述了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內容,使政治體制改革有了一個初步藍圖。黨的十三大以后,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黨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作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根據這一大戰略,政治體制改革轉為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對行政機構與人員進行精簡,並著手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所需要的法律體系。十五大以來,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明確提出要“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進一步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一定位意味著在政治領域要改變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使黨的政治主張經過法定程序變成國家意志,並以此為據規范執政行為。進入新世紀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基本建立起來,與其相適應,黨的十六大提出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政治文明作為人類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本身有著巨大的包容性和廣泛的適應性,它的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對人類文明的認識有了質的飛躍。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實行了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邁出了平等選舉權的重要一步。基層民主得到不斷發展,規范化程度日漸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成績顯著。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大部制改革穩步推行,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取得新進展。

  縱觀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歷史進程,我們不難發現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相關性。30多年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事實也表明,中國的政治體制基本適應了中國經濟發展要求,二者都取得了重要的進步。事實上,由於我國傳統體制中經濟與政治高度融合的特性,決定了我們的改革沒有也不可能將這二者嚴格分開。比如說,如果沒有人民公社體制的解體,家庭聯產承包根本不可能實現﹔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全面建立,也總是伴隨著政府職能的重新定位與調整等等。對於我國來說,經濟、政治再加社會和文化體制不能以簡單的“線性結構”來認識,而應當將其看成是一個“網絡結構”,各種改革相互牽引,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改革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

  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兩個必須”和“三個更加注重”表明了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的原則和著力點,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繼續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保証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保証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保証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保証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優越性,積極借鑒人類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這裡提出的“兩個必須”和“三個更加注重”表明了繼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堅持的原則和著力點,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基本遵循。

  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要把制度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主體,是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構成的基本政治制度,結合而成的完整體系。它在集中力量辦大事、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在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在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基礎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優勢。同時也要看到,當前的一些政治體制,還存在著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情形,還不能很好體現我國根本政治制度與基本政治制度的優勢,需要不斷加以調整與革新。因此,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通過持續不斷的制度創新實現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完善。另一方面,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學習和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借鑒而不拒斥,學習而不照搬,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責編:朱書緣、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