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十八大報告新解“美麗中國”
中共秭歸縣委黨校 宋瓊
2012年11月12日15:48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在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胡錦濤同志所作的十八大報告,濃縮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十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發展建設的經驗與啟示,勾畫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報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論斷,簡明有力的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生態文明、人文溫情的“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奏響文明強國的“華彩樂章”。生態文明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高度,為后人“乘涼”而“種樹”。十八大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認識深化了,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生態產品是生態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后的具象化表現,是一個地方乃至一個民族破解生態難題的出路所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不斷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對良好生態環境、對優質生態產品的需求,用生態產品譜奏生態文明強國的華彩樂章。

人文溫情,催生民族活力的“幸福跨越”。我國結束了延續2000多年農業稅史,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全民醫保”成為現實,免費義務教育順利實現。對這些歷史性的變化,不少人可能已經習以為常,但如果把它們放在幾千年中國社會發展史,放在非典、大地震、金融危機接踵而至的“挑戰十年”中去觀照,這些成就就顯得來之不易,它們標示了一個歷盡百年苦難而始終渴望富強的東方民族今天所抵達的位置,而今天的許多現實,多少年前一直隻在我們民族先賢的夢境中存在。除了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經濟成果的共享之外,還有基層民主的發展、社會管理的創新、信息公開的趨勢、公民參與的力量、文化繁榮的滋養等等,這些變化也無不立足於人、著眼於人,為國人的各項權利和全面發展不斷夯實現實基礎,由此推動了“以人為本”從理念到現實的跨越,為我們描繪著越來越多彩的幸福圖景。

收入倍增,提振全民信心的“庄嚴承諾”。“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確保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標不僅意味著黨和國家更加注重調節收入分配、人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而且昭示了一個發展中大國執政發展理念的重大調整:從對宏大總量的關注,逐步轉向對微觀個體的關懷,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將變得更加均衡和可持續,發展的成果也必將更加公平的惠及每一個國民。

黨的十八大,是中國追趕現代化的一個重要關節點。在實現夢想的征程上,我們必然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困難和挑戰。隻要恆守人民理念,增進人民福祉,就必定能凝聚起最強大的力量,一路昂首前行,按照“美麗中國”的新藍圖勾勒出13億人民的幸福笑臉。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