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理論 >>
李義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時代的要求
2012年11月10日10: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10日電 (記者秦華)今天上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李義平教授做客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聚焦十八大”訪談欄目,以“深化改革是加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為主題解讀十八大報告,並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李義平認為,十八大報告講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針對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而言的,非常正確,非常英明。

李義平說到,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年來我們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兩位數的增長。但這兩位數的增長,政府基本上是粗放經營的,換言之,我們當年之所以增長,是因為我們的產業空間很大,是因為我們的資源相對比較豐富,是因為開放,我們可以跟在人家后面發揮后發優勢,是因為改革煥發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的激情。當時的國外市場,現在很多條件不具備了,比如說資源的壓力、環境的壓力、勞動力成本的壓力,包括國外市場的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原來的發展模式,靠吸引外來產業轉移,附加值很低的,這樣一種處於產業鏈低端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上和廣大人民群眾是緊密相關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應當說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原來我們發展了,但貧富分化加大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包括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包括我們有創新驅動,現在的問題,為什麼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貫穿社會主義建設的始終,科學發展觀的指導思想,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之下才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什麼這麼說?30年使我們做大了,我們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現在我們面臨的是怎麼做強的問題。

李義平提出,從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模仿,所有的后發展中國家都是這樣的,第二個階段是創新,有一定程度的創新,第三個階段是有相當多數的世界級品牌,現在很多的產業基本上處在模仿的階段,創新不足。從產業的角度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研發,第二個階段是制造,第三個階段是品牌經營。我們處在制造的階段。所有的這些都說明我們雖然做大了,但是我們不強,我們必須強,強是一個時代的要求,強是人民的要求,強是國際國內形勢的要求,強也是我們資源逼迫的結果。這個“強”,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標准:你能不能在一些產業上上升到產業鏈的高端,你有產業的話語權。但問一下都是在中國加工的,要是品牌的話就值錢了,要上升到產業鏈上端的話就有品牌了,就有產業的話語權了。

李義平認為,能不能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換言之,誰來裝備中國的問題。比如說核心的航空母艦能不能造出來,大飛機能不能造出來,當然我們現在都在造了,造出來代表實力。高端到裝備制造業,煤炭的裝備制造業生產最好的還是德國,包括我那天去的紙制商會,紙質品,造紙行業,那些設備還是德國人生產的,在關鍵行業誰來裝備中國的問題。另外,你能不能擺脫資源依賴。像有的省發展很快,是靠資源發展的,如果沒有資源了怎麼辦。但世界上有的國家沒有資源發展得很好,像以色列沒有資源發展得很好,我們國家浙江地區資源很少,但是發展得很好。在產業布局上能否更為合理,現在我們的發展基本上是靠工業,靠第二產業。第一產業農業基本上是相對薄弱的環節,我們的農業是逆差,是進口的。第三產業文化產品基本上在對外貿易中也是逆差。產業結構更為合理,關鍵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的比重要上升,隻有做強了,才能真正強大起來。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矛盾已經不是做大,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以我們應當在做強上下工夫,要做強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時代的要求。

(責編:秦華、趙晶)

相關專題
· 十八大報告解讀專題
· 十八大專題報道
· 李義平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
48小時排行榜 48小時評論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