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分享

聚焦“四个精准” 防返贫促振兴

吴 德

2022年03月09日08:45    来源:人民政协报

脱贫攻坚时期,许多地方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和自然条件,创建新模式、构建新机制、应用新技术,采用“精准扶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在扶贫过程中形成的“精准扶规、精准扶产、精准扶技、精准扶智”四大举措,同样适用于防止返贫和乡村振兴。

聚焦精准扶规,明确发展方向。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脱贫攻坚以来,许多地方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编制规划,为脱贫地区把脉问诊、锚定脱贫道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仍必须坚持科学规划为先导,找准“出发点”。需在保证前期脱贫规划扎实落地的前提下,根据乡村功能定位和实际情况,进一步为各县优化符合县情特点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开出“致富方”,明确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重点任务、阶段目标和行动路径,为乡村“产业兴旺”引路导航,避免农业产业结构同质化,以及与市场需求错配的风险。

聚焦精准扶产,助推产业提升。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脱贫攻坚以来,全国许多地方先后实施了一大批扶贫项目,通过企业带动,政产学研协同,培育和壮大了一大批特色优势产业。在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时期,要从产业培育入手,找准“增长点”。需在农业产业合理规划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资源和信息优势。首先,要开展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联合攻关,加强耕地质量提升和种植结构引导,推进丘陵山区和设施园艺小型机械研发。其次,要引介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深度贫困县,支撑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实现自身造血功能,克服脱贫后返贫。最后,要聚焦农业多种功能,指导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产业平台,激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聚焦精准扶技,促进增收致富。

“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以来,针对贫困地区技术资源缺乏、农业从业者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地方主导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针对性组建专家服务团和派驻科技特派员,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构建技术链以支撑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支撑水平,着力增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乡村振兴阶段,要从科技支撑入手,找准“突破点”。需以地方主导产业需求为导向,筛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专家,为每个县派驻一名科技特派员,及时把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带到重点帮扶县,加快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同时依据帮扶县产业发展特点,组织多学科专家,形成全产业链的链式专家团队,开展技术和成果攻关,为当地现代种植、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精准扶智,强化人才支持。

“发展特色产业、长期稳定致富,都需要人才。”脱贫攻坚以来,扶智有多种途径,一是派驻驻村干部,长期开展扶志和扶智;二是农业高校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学生的招生计划,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增设生产经营和课外实践课程,并着力培养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科”人才;三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锻炼和就业,一大批毕业生入选“一村一大”和进入基层工作,有效补充地方经济发展人才资源;四是采取招收农业推广硕士、短期培训、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积极为贫困地区培训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和实用人才,打造本土人才队伍。乡村振兴更是离不开精准扶智,要从产业人才培养入手,找准“发力点”。需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乡村振兴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农业现代化人才,为重点帮扶地区输送能吃苦能奉献舍得扎根基层的优质人才,同时通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干部培训和科技人才培训提升计划等多途径,精准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农村职业经理人,帮助贫困地区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只有耦合“四个精准”,以精准规划为引领,抓牢产业为根基,突破关键技术为支撑,培育专门人才为保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强力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尽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

(责编:彭晓玲、吴楠)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

微信“扫一扫”添加“党史学习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