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莫让“实干家”成了“材料匠”

孔令晶

2018年09月17日09:19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在走访过程中,笔者发现基层干部普遍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工作状态:别的岗位可以根据工作强度调整工作节奏,但是文字岗位的干部部分节假日经常加班加点、挑灯夜战;一个单位或部门负责文字材料的干部鲜少下乡,大多数时候都是写材料、审材料、改材料,迎检备查。

文字岗位为什么如此忙碌?撰写材料的干部所掌握的情况是否来源于基层走访调研的民情实际?他们是否有时间真正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当然,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高质量的、符合要求的材料,完成工作任务,与从事文字写作的干部个人能力素质有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量的表格填报、文字材料汇报、资料整理工作堆积在基层干部身上,暗藏的是基层形式主义仍然严重这一问题。

让头脑灵活、思路宽阔的乡镇干部整日埋头于报表和文字中,一方面不利于干部的成长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干部培养在实践上瘸了腿;另一方面盲目用材料堆砌出的工作就如同纸糊的鲜花一样,见不得风和雨,经不起推敲和检验。材料写得好并不能代表一切,工作成绩的好坏,要用事实说话,用群众的口碑证明。用材料好坏来评判工作成绩的形式主义之风当刹,不能让基层实干家成了“材料匠”。

基层作为接近人民群众的工作最前线,最好的材料应该取材于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来源于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普遍感受与需求。如果为了迎检备查,为了迎合上级工作的需求去闭门造车,那么结果只能是离题万里,不接地气。写在纸面上的成绩、问题、下一步工作谋划,必须来源于政策落实后,问题解决后的真实调研成果,而不是翻过来倒过去的“加强领导、组织宣传、进行引导”,要有对问题最根本的分析和思考。因此,要让沉下心去干事成为基层工作的常态,而不是陷于“迎来送往”中用“材料成绩”自欺欺人。

此外,各级机关和领导部门也要反躬自省,让督导检查能够成为推动基层工作落实的有效方法,而不是督查资料够不够厚,材料够不够多,不能陷入痕迹主义的漩涡之中。要有合理的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多途径了解工作落实情况,全方位考核考察。给基层松绑,给基层干部减压,让文字材料真正成为总结经验、查摆不足、纵向提升的工具,让基层干部脚踏实地的干事,才能够胸中有沟壑,笔下有春秋。

(责编:张恬恬、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