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不妨多些“静悄悄”的督查 

李金龙

2018年08月29日15:3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在基层采访时,听到许多乡镇干部诉苦:中央层面的督查很有必要,但目前一些地方层层搞督查,已成基层不能承受之重,不仅没有达到促进工作落实的效果,反而严重耗费了具体抓落实的人力、物力、精力,产生反作用。(8月28日《半月谈》)

客观来说,督查能够督促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当的、高效率的督查,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是,如果督查过多,非但会给基层造成困扰,增加基层的工作量,甚至还会导致工作落空,这恰与督查的目的背道而驰。

过多的督查难逃形式主义之嫌。对于下级单位来说,为了应付好督查,往往事先就要准备大量的台账资料,提供各类表册和报告,有的甚至还要设计“经典”观摩路线,最终把“督查工作”弄成了“督查台账”,把“督查现场”弄成了“观摩秀场”。另一方面,基层干部甚至是乡镇“一把手”,还要花大把时间陪同好督查人员,以此来表示对此项工作和督查领导的重视,这也让督查带上了“官僚主义”的色彩。

督查是为了发现问题的。如果督查只满足于台账资料,又怎能发现真问题?发现的问题又能有多少含金量?督查不能只注重数量和频度,更要在督查的质量上下功夫,要杜绝一切形式的虚假主义和形式主义,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丁对丁,卯对卯,实实在在帮助督查单位找不足,补短板,真正督促工作落到实处。

减少督查数量,遏制形式主义督查,要不断改进督查的方式方法。要把多项实地督查进行统筹考虑,对内容相似、关联度高的要灵活整合,防止重复督查。要多些“静悄悄”的督查,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的方式,直奔现场,把督查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中,多看“后院”和“角落”,多听问题和意见,以群众的口碑来检验工作的成效。

当然,对于被督查的单位来说,也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把更多的精力和功夫下在平时,多干实事好事,杜绝一切“虚无”的东西。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也要一条条整理出来,一项项剖析原因,点对点提出整改实招,防止督查出现“只拉弓不放箭”的现象,真正让督查彰显出生命力。

(责编:张恬恬、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