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警惕“门禁”致使“门难进” 

邵榕晗

2018年08月20日15:2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近日,机关单位设立门禁在网上引发了热议,群众纷纷抱怨许多机关单位都在门口安装了门禁,让门变得“难进”了。记者在江苏、山西等地采访发现,从东部发达地区到中西部地区,从职能机关到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层单位,安装门禁并不鲜见。

门禁到底该不该装?出于维护办公秩序、便于内部管理、安全保障等角度考虑,门禁无疑是有利的,而且对于一些特殊部门也是必须的。对于门禁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熊思东谈到:“有些政府部门每天要接待很多的办事群众,可政府部门不是自由市场,想进就进,想到哪儿就到哪儿,这样不仅办事效率低甚至办不了事,还可能会影响其他群众办事和政府部门的正常运行。借助门禁系统是保证正常办公秩序的措施之一。”

既然门禁有益,何以遭受诟病?群众吐了苦水:“为了办事跑机关,还要吃‘闭门羹’,事情难解决。”在一些特殊的部门单位安装门禁本身并无错,但在一些需要和群众密切接触、倾听百姓声音的单位,门禁却成了防范群众的“门将军”,故意竖起一道道门禁摆出“神秘”的姿态,把办事群众拒之于“千里之外”。在这些机关单位中,领导“防范”群众意识甚至超过了服务群众意识,领导干部连群众的面都见不上,何谈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有些领导干部自己问心有愧,害怕群众。

媒体报道后,一些地方政府机关已经开始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拆门运动”。然而,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在安装门禁之时能够站在办事群众的角度多为群众想一想,能够广开言路多听一听群众的意见,也不会有这种既伤财又劳民的“歪决策”出现。有形的门禁被拆除了,无形的“门禁”更需引人警惕:一些地方门容易进了,但是事仍然难以办成,办事群众仍然饱受折腾,办理流程中还是存在程序不清、繁冗拖沓、推诿扯皮的情况,这是比有形门禁更让群众反感的“隐形门禁”。

“门风”反映的是作风。有些门禁过严暴露出的是服务不到位、工作不积极、不担当不作为的“新衙门主义”,“工作需要”“保密需要”成为一些单位隔离群众的借口,这些本质上暴露的就是作风问题,是“四风”问题的新表现。由此可见,门禁设得过严,门槛抬得过高,阻碍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疏远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岂能让门禁把群众挡在门外?

打开有形的门禁容易,畅通隐形的门禁难。这需要群众的广泛监督,关键还要靠服务者自身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小小的门禁,在安装和不安装之间体现出了不同的服务观念、不同的工作作风,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无论何时何地服务群众的大门要永远向群众敞开。

(责编:张恬恬、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