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莫让工作留痕沦为“造痕”

陈书

2018年07月30日16:4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半月谈记者采访时,部分基层干部反映,为避免在上级检查时被问责,日常工作中,他们不得不过分在“留痕”上做文章,此举严重背离了痕迹管理的初衷。“痕迹主义”在基层流行,已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当引起高度重视。(7月26日《半月谈》)

把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各种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保存起来备查,有效还原对工作的落实情况,为工作检查考核、干部实绩管理等提供重要依据,这很有必要。然而,据了解,有的地方在微信群“共享实时位置”上做文章,将自己的痕迹通过技术手段固定在指定位置,为上级领导抽查作准备;有的通过估算数据、东拼西凑、猜测推断等方式,紧急“造”出一份材料,以应付上级检查......如此“造痕”的痕迹主义在一些地方屡试不爽。

工作痕迹是日常工作轨迹的客观反映和实时记录,需要的是真实性和严肃性,表现为可追溯但不可逆。我们只有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地抓好痕迹管理,则工作留痕就能够留在实处,各项工作就能够真正做到有迹可循,我们就能够及时反查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为强化工作管理提供可靠保障。如果工作落实不够,痕迹来凑,过分依赖于事后补痕迹、突击造痕迹,则势必会让工作留痕走调变形,让工作落实最终陷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警惕。

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一些地方人为“造痕”现象盛行,主要还是上级有关部门工作作风不严不实,滋生了形式主义,其中有的督查工作沉不下去、实不到底,过度依赖微信群推动工作,认为工作照片发群了、签到定位共享了,工作也就落实了;有的检查工作脱实向虚,奉行“唯痕迹论”,坚持以痕迹论政绩,认为材料报送了、数据达标了,检查也就过关了,至于督查检查痕迹背后的真实性则不在深究之列,如此一来,工作留痕便会偏离正确轨道。

莫让工作留痕沦为“造痕”。一方面,上级有关部门须扎实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迈开步子、沉下身子点对点地开展督查,深入一线、直插现场实打实地摸准实情,对工作落实中的不正之风、不实之举要一针见血地指出来,要敢于放下架子、拉开面子给工作纠偏,倒逼基层单位把工作抓到实处、把功夫下在平时、把痕迹留在现场,切实树立鲜明的工作实绩导向,以扎实的作风推动基层干部扎实工作,让企图造痕迹者无痕迹可造。

同时,要善于运用过程管理抓好检查考核,把检查考核的着力点放在对日常工作的有效管理上,坚持既要看工作痕迹,也要看工作过程,坚持日常考核与阶段性考核有机统一起来,全面系统地抓好工作落实的跟踪管理;既要看上报的有关数据,也要严把审核关,通过对工作推进过程的全面追溯,从过程上验证数据的可靠性,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人为“造痕”,切实以有效的手段督促引导各基层单位让工作留痕回归本真,有效遏制形式主义,推动基层工作实起来严起来。

(责编:任一林、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