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戒“官气”才能接地气

黄诘云

2018年07月20日10:5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聊斋志异·夜叉国》中刻画过这样一类官:“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则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回溯古时,一登龙门身价十倍,以此滋生高人一等的官僚心理,并不足为奇。反观今日,纵使“做官不可太像官”的告诫不绝于耳,脸难看、话难听的霸气,拉圈子、扩势力的躁气,讲排场、摆架子的阔气却始终未灭,以致百姓对于官气之感,古今竟无太大差别,值得警惕。

话说官气,一个颐指气使的模样便浮于眼前、一声吆五喝六的腔调即绕于耳边、一副前呼后拥的姿态亦深入人心,无不令人诟病。的确,一朝权在手,是脚沾泥土埋头苦干,抑或呼风唤雨尽显威风,选择有所不同,格局自然有异。情系苍生,便会放低身架,做到修己以安百姓;心念私利,必会高高在上,注定官德毁民德降。毕竟,为官处世不在于外在风度,而在于内在气度,虚有其表的派头,终是难敌执着干事的劲头。

时下,确有一些党员干部热衷将公权当特权,不仅没了羞耻心,反而多了优越感。有的自诩特殊人物,底气不足、邪气十足,要么干事态度浮夸,说起来惊天动地、做起来毛毛细雨;要么生活作风傲慢,习惯被众星捧月、不屑与百姓为伍。有的自享特殊待遇,能力不行、享受在行,要么处处唯我独尊,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松散;要么事事让人代劳,出行时提不了包、工作时提不起笔。有的自居特殊地位,权力不大、口气不小,要么蔑视纪律规矩,公私不分谋利益、跋扈强梁乱摆谱;要么大搞欺下捧上,不怕百姓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凡此官气,一旦蔓延开来,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烟火气”淡、“衙门味”浓的背后,一方面,是“官本位”作祟,弄错公仆本质、忘记职责所在,误将手中权力视作目空一切的筹码,导致“乌纱略戴心情变,黄阁旋登面目新”。另一方面,是敬畏心越界,只谋官不谋事、只享受不付出,错信“悦上者荣,悦下者蹇”的为官哲学,致使向上级点头哈腰,对百姓趾高气扬。加之,日常管理缺位、监督问责缺失,更是助长了官老爷的嚣张气焰,萌芽出尾巴翘上天的恶劣行径。

根治官气病症,一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坚定为民服务信念,多打思想预防针、常敲纪律警世钟,有效杜绝思想滑坡的出现,确保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二来,完善权力制约机制,严格划定行为边界,拧紧管理螺丝扣、亮出问责杀手锏,坚决拔掉欲望膨胀的虎须,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三来,探索多样监督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让权力阳光运行、使决策公开透明,渐而形成全民挑刺的格局,防止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

走出官本,坚守民本,才能不忘本;少些官气,多些民气,才能聚人气。因此,党员干部要摆正个人位置,消除特权思想,以温言细语解答困惑,用雷厉风行处理难题,写下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篇章;要树立规矩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化身低调履职的典范,勿做居高临下的蛀虫,涵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要勤修实干内功,练就过硬本领,擦亮敬业奉献的名片,争抢主动作为的特权,永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初心。

俗话说,“当官责任重,莫忘老百姓;民是衣食父母,官是管家公仆。”因此,不管官阶是高是低,弃之正气万不可取;不论权力是大是小,隔绝民气且当休矣。唯有,将“我”字看小、把“民”字放大,方能俯仰天地心无愧。

(责编:张恬恬、谢磊)
相关专题
· 清风时评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