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怼群众”并非官微的正确打开方式

储旭东

2018年06月25日16:5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日,四川某环保局的官微“火”了一把。“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面子是别人给的,脸是自己丢的”……面对网友热心环保事业,该局官微竟作如此回复,恶语相向、讽刺挖苦,让群众感到深深的恶意。据有关部门所言,此系智能消息“自动回复”,似乎更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6月21日《新华日报》)

但凡用过公众号的人都知道,不论是主动回应还是自动回复,内容都是需要在后台设定的。对群众的恶语相向、讽刺挖苦,本就不会是“空穴来风”“无意之举”,即便是“自动回复”,那也与后台工作人员的主观设置脱不开干系。如此“闭塞视听”装无辜、“装疯卖傻”秀可怜本就不该,甚至还别有用心地把责任、过失往公众平台上推,更是表现出一种拒不认错的滑稽姿态。

其实,官微同个人自媒体最本质的不同就在于官方性、权威性、客观性,一言一行都体现了相关部门的立场和态度,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引导力、感召力。同时,官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承载着广纳民情、收集民意、集聚民心的作用。自从各地各部门的官微开办以来,不少信访、投诉,不少诉求、建议,都是可以直接通过留言的形式来传递,后台收集相关信息可以直达业务单位,或传达给领导干部,远比拨打“12345热线”、上门寻求帮助更加便捷。

正如“一个硬币总有两面”,官微用得好、用得实、用得群众满意,自然值得称道,给群众带来方便之余,也间接拉近了同群众的关系,更好地维系了单位部门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但若是用得不好,只怕“副作用”会更甚,以致发生一系列不可预见的“连锁反应”。比如有的官微建而不用,“僵尸号”横行,群众留言始终等不到回复;有的官微只宣传不互动,拿着“大喇叭”对外,却从不知外界作何反应;更有甚者无比“傲娇”、口无遮拦,视群众建言为找麻烦、揭伤疤,摆出一副“你说啥我都不爱听”的姿态,惊煞旁人。

官微,虽是发表的微言、微语,表达的也不过是微关心、微善意,但其代表的却是整个单位的影响力、公信力,对此切不可马虎大意、任性而为。开办官微,首先要明立场,搞清楚是代表了谁?为谁说话?为谁服务?“线下”是公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线上”同样如此,切不可觉得穿上了“隐形衣”,与群众打不到照面就可不顾言行,甚至恶语相向。其次要重功效,官微虽小,却也“五脏俱全”,绝非简单发布宣传、回个留言那么简单,不仅要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倾斜、支撑,更需要制度性保障,让线上线下“两翼齐飞”,形成服务群众、高效办事的闭环。最后还要谋创新,官微与群众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仅凭“等、靠、要”是行不通的,既要在内容设置、便捷服务、一键办事上抓创新,也要在语境引导、氛围营造上求创新,学会用群众的方式、群众的语言解决群众的问题,给外界传递更多的善意和亲切感,让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责编:孙爽、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