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贾宝余

2017年11月29日08:38    来源:学习时报

原标题:强 化 国 家 战 略 科 技 力 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创新,必须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新时代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助力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科研机构应切实提高思想引领力、战略领导力、网络连接力、人才凝聚力、后勤支撑力和组织保障力。
  强化战略领导力,解决好在哪些方面创新的问题
  十九大对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症结,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也为科技工作提出了努力方向。要根据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需求,加强战略形势的研判,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配置,做好战略决策的加减乘除,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所谓加,就是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完善科技战略布局,在战略必争领域加强布局;减,就是及时整合那些学科方向严重偏离国家战略需求、科技创新能力严重弱化的研究单元,并进行“有系统的放弃”;乘,就是要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强和国家创新体系其他单元的协同合作,发挥优势科技力量的乘数效应;除,就是要系统检视科技创新的差距和需求,整合精干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完善创新布局。
  强化人才吸引力,解决好由谁来创新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国家科学院等机构形成了一系列“警钟观点”:美国科技人力资源既有供给不足的现象,也有需求不足的现象——美国学生没有为高级科学研究做好充分准备,美国对国外出生的科学家的依赖性在增强,同时美国本土的年轻科学家面临“期望危机”,他们陷入了一个职业机会不足的困境。这些观点对我们不无警示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目标,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深入推进“千人计划”等招才引智措施,为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我国形成了最大规模留学人才“归国潮”,仅2016年,就有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面向新时代,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在吸引留学人员回国的同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按照国际标准培养拔尖科技创新人才,按照国际待遇吸引相关学科的顶级学者和创新团队,形成世界科技强国的人才聚集效应。
  强化网络连接力,解决好和谁共同创新的问题
  科学研究的全球化已成基本趋势,科学的组织方式和合作网络已发生了重要变化,未来世界的科学格局将是一个“多中心”的网络格局。美国基辛格咨询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认为,当今时代的本质是“网络力量时代”“破旧立新时代”,这个时代仅靠工业时代的思维和措施,无法保持可持续发展,而要掌握“第七感”,也就是“透过现象看到连接的本质”的能力。社会科学家约翰·帕吉特研究了社会组织和生物体系的变革后得出结论:“短期来看,行动者创造连接;长期来看,连接创造行动者。”这些学者对当今时代特征的判断,提示我们每个组织和个人都置身于一个庞大网络之中,要在网络中延伸根系、寻求生长、实现繁荣。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而言,网络连接力不单指“连接网络”的能力,而是从全局思维和网络视角看世界科技发展态势、国家创新体系布局,进而在明确自身战略定位的基础上,加强与国际国内的大学、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政府等各种创新主体互动合作的能力。
  强化后勤支撑力,解决好科研人员有力量创新的问题
  让人才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心无旁骛的从事科研。现代科研机构和创新力量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创新生态之间的竞争,而后勤支撑保障能力是创新生态的基础。在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同志曾说:“我不懂科学,来当学生,向大家学习,一起做好向科学进军的工作”;“我要做‘思想的桥’‘感情的船’,我们的底子差,只有靠大家,才能做好‘向科学进军’的工作”;“科学家是我们的‘国宝’,是‘纵通专家’,而我是‘杂家’,专起上传下达和‘连横’作用”。正是因为有坚强的后勤支撑保障能力,才使得当时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顺利推进,也使得“两弹一星”等重大科学目标逐一变成现实。这体现了后勤支撑保障能力对一个现代科研机构的重要性。这方面,要解决好“自办自享”与后勤社会化之间的关系,既要有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也要有融入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胸怀。

 

(责编:谢磊、赵晶)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