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网评精粹

谨防干部因“补偿心理”走上不归路

杨元戎

2017年09月11日16:01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你明知道套取国家专项资金是违纪违法的,为什么还要这么做?”执纪人员单刀直入问道。“我们村干部负责旧村复垦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每一个人都很辛苦。知道通过这个项目‘捞钱’比较容易,可以将这些钱作为日常生活的“补偿”,也算是做项目的‘辛苦费’。”熊丁乾交代说。(《中国纪检监察报》 9月8日)

原本是群众眼中的“能人”,带领村民创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缘何又成了与村干部沆瀣一气,骗取巨额民生资金的“蝇贪”。从“能人”沦为“蝇贪”,这条不归路有多远?在真抓实干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赢得了组织和群众的信任,然而随之膨胀的还有个人私欲,认为千淘万漉的辛苦付出总要见到“真金”作为“补偿”,并凭借“个人威望”通过做项目“捞钱”数十万元,自诩补贴日常生活的“辛苦费”。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补偿心理”,指人带有一定目的的付出后希望得到回报的心理活动。熊丁乾在实干苦干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就想要得到回报,多付出点就觉得吃亏,产生诸如“真金”作为“补偿”等想法,心理的扭曲必然导致人格的缺陷,从而滋生“补偿心理”,成为堕落的诱因。从实质上讲,他把干好本职工作、应尽的义务,当成是索取个人利益的筹码,一旦回报与欲望不相匹配,就不惜践踏党纪国法来“补偿”自己,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把为党和人民工作当做“等价交换”,最终走上不归路。

现实中,仍有少数干部和熊丁乾一样受“补偿心理”的影响,看不穿“名”的迷惑、看不透“利”的陷阱,禁不起“欲”的诱惑,计较职务高低、报酬多少、待遇好坏。比如,“觉得自己吃的苦要补偿回来”的常德市原副市长卢武福、“能力比他们强,凭什么比那些老板赚得少”的安远县原矿管局长凌永生、“政治上无望,经济来补偿”的大名县原县委书记边飞……事实表明,腐败问题大都是从心理失衡开始的。在“补偿心理”的驱使下,放松自我警醒与约束,日渐放纵迷失自我,背离了党的宗旨,污染了政治生态,损害了党和人民利益,自己最终也身败名裂。

一名干部在清正廉洁方面做到一时一事的谨慎并不难,难的是不受扭曲的“补偿心理”影响,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因而,祛除“补偿心理”,干部应保持头脑清醒,树立正确的“名利”观,“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不盲目攀比,不锱铢必争,处理好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永远把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放在心里、摆在首位。此外,还要增强政治定力,要有“敬”“畏”之心。有“敬”,就是对权力和人民心存敬意,牢记宗旨和权力来源,找准前进的方向,保持“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定力,位高不自恃、权重不谋私,坚守初心、一尘不染;有“畏”,就是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牢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警示,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守原则、底线。

祛除“补偿心理”,党员干部是内因,起关键作用;党纪国法和监督是外因,也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干部保持清醒和定力,做到以平和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对“欲”,以敬畏之心对“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唯有如此,才不会在物欲横行的现实面前走上不归路。

(责编:谢磊、赵晶)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