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粤港澳三地政商学界:在大湾区里打造科技创新走廊

2017年07月02日14:34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粤港澳三地政商学界汇聚香江,共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在大湾区里打造科技创新走廊

7月1日的维多利亚港畔,洋溢着喜庆气氛,鲜红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迎风飘扬,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标识随处可见。

在这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来自国家及粤港澳三地的政府、企业和专家学者齐聚香江,就如何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展开了深入探讨。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在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正式向外界通报了粤港澳大湾区下一步六项重点工作,分别是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这些新动向也引起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关注,他们纷纷给予积极回应。

交通

构建高效便捷现代运输体系

“道路通,百业兴”。要进一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不可少。

“促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广州可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积极作用。”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兴致勃勃地说,广州有8条铁路枢纽战略通道衔接国家高速铁路网,形成四面八方、四通八达、面向全国、连接东南亚的铁路网络,同时正加快建设广清、广佛肇、穗莞深、佛莞城际、广中珠澳、肇顺南、广佛江珠等城际项目,构筑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1小时生活圈。此外,地铁运营里程2016年为308公里,2020年将达到60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快速公路总里程也将分别达1085公里、1048公里。特别是广州市正加快建设“轨道交通上的南沙”,以南沙为中心打通珠江口东西岸的交通瓶颈,实现与东西岸主要城市30分钟左右高速互联。

说到交通,珠海也不甘落后。“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珠海将成为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也是港澳辐射粤西和大西南的重要通道。”珠海市市长李泽中也亮出了珠海的“家底”:珠海交通体系健全,海港有亿吨深水良港,空港有大型航空枢纽珠海机场,大型桥梁有港珠澳大桥等,轨道交通有广珠铁路、广珠城轨、广佛江珠城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对于珠海是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相比地市的积极,来自商界的热情同样高涨。澳门企业南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建国说:“我们正加紧布局辐射珠三角的城际客运网络,提供粤澳跨境‘一条龙’综合物流配套服务,作为港珠澳大桥澳门口岸管理区项目总承包商,协调推动大桥配套建设,确保三地同时通车。”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罗康瑞认为,大湾区发展条件已日趋成熟。在交通网络方面,粤港澳大湾区集合大珠三角地区主要的机场群和港口群,拥有庞大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港珠澳大桥以及广深港高速铁路等大型基建项目即将落成,香港、珠海、澳门三城也可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在这些优秀条件下,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未来发展不可错过的新机遇。“港商如果尽早筹谋,善用香港的优势,加强与区内合作,必能为香港未来的持续繁荣开拓新领域。”

创新

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中心

创新是大湾区建设的动力源泉。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接下来的重点工作之一。这也得到了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和企业的强烈认同,他们纷纷表示,要在粤港澳大湾区里打造科技创新走廊。

陈志英表示,广州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立足广州高新区、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等重点功能区,打造全球前沿科技成果的策源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好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一极。

“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4.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46.6%。”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表示,期盼将深圳创新优势与珠三角其他城市强大的制造业优势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科技创新走廊。作为我国创新创业活力突出的“现象级”城市,深圳的目标是以创新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携手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创新驱动战略应作为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建议,珠三角东岸要重点瞄准通讯设备、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带,珠三角中部重点发展汽车、船舶、电子信息、健康医药产业,珠三角西岸则以海洋工程、光电装备等为突破,努力成为科学技术、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引领者。

对于如何发挥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华润集团董事长傅育宁表示,创新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及全球竞争力的不二选择,在大湾区从研发到商业化的整个创新价值链中,企业可以抓住的发展机遇很多。“建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及优势,在大湾区的创新发展中选择成为资本提供者、孵化器、服务提供商、制造商或分销商等,积极参与大湾区的建设。”

澳门企业南光集团董事长傅建国表示,愿意与政府、社会各界一起联合成立创投基金,支持包括双创在内的社会力量创新,为湾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生态

建设全球宜居宜业宜游大湾区

与会嘉宾认为,要着眼让公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推进美丽湾区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区域旅游发展,建设休闲人文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应当成为全球最宜居宜业的湾区之一。”艾学峰介绍,深圳已全面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推进靠港船舶全部强制使用低硫燃油,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超过7.2万辆。接下来,要以绿色低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目标,共建优质生活圈。

而在陈广汉看来,世界著名湾区的特征除了国际一流的创新能力,还必须是集优美的海洋自然环境、现代化生产和生活方式、开放性社会和经济形态、国际化商业和交通网络于一体的城市群和都会区。因此,要实现生态保护、社会整合与发展成果共享,使企业和一般市民都能感受到湾区建设带来的好处,分享湾区发展的成果。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他建议,要解决港澳服务业进入珠三角市场的制度性障碍,还要解决港澳居民在珠三角生活、工作和养老等方面的制度性障碍;同时,满足内地企业在港澳发展的外派管理人员往返便利需求并解决相关的制度性障碍。

除了宜居宜业,在建设宜游湾区方面,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表示,澳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我们希望建设大湾区旅游发展的‘超级实验室’。”她表示,要发挥澳门在旅游产业、教育、管理方面的积累和优势,建设“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澳门虽然地方小,但国际平台非常大;澳门虽然人口少,但我们的心胸非常大。希望从软实力建设上贡献力量,和大家携手共建粤港澳大湾区。”黄竹君说。

(南方日报记者 吴哲 肖文舸)

(责编:杨文全、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