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以农民为主体建设田园综合体

孔祥智

2017年06月13日10:03    来源:辽宁日报

原标题:以农民为主体建设田园综合体

编者按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4个中央一号文件。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其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推进综合体建设?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尝试作出解读。

  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结果

  新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巨大变化,从而对农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中体现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恩格尔系数持续降低两大方面。
  1978年至2016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平均每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到2011年首次超过50%(51.27%),说明我国社会结构已经从以农村为主转向以城市为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首先是商品性农产品消费者群体增加,从1978年到2016年,城镇人口数量净增了6.21亿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而群体越大,除了消费量越大外,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也和过去明显不同,产生了细分化、精细化,必然要求农业发展方式发生相应变化。其次,住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人,生活方式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有规律的上班下班,自主支配时间大大增加,亟待对枯燥无趣的生活方式进行调节,这就需要走出城市,回归乡村田园生活。最后,城镇化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6亿多人住进了城市中的单元楼,居住密度大,活动空间小,逃出城市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对农村的向往和需求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农业不仅仅给城镇人口提供商品性农产品,还要提供休闲、娱乐,使其恢复体力,净化身心,并且人们还希望在条件许可时把农业搬到城市。于是,休闲农业、养老农业、体验农业、城市阳台农业等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迅速出现,教育下一代的功能也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农业产业上。城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方面的变化都与城镇化密切相关。
  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品支出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小,表示富裕程度越高,达到30%以下,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富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迅速下降,到2016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9.3%,农村居民下降到32.2%,平均水平达到30.1%。从上述数字看,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达到30%以下,农村接近30%,二者的平均数值基本达到30%,2017年底肯定低于30%。这就使得城乡居民更加关注除食品以外的其他消费问题,追求休闲、娱乐、旅游,而且旅游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不仅关注自然景观,也更加关注历史和文化景观,倾向于通过农业旅游达到休闲甚至教育子女的目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需求决定供给,城乡居民的这些新需求必然导致对农业多功能性的深度开发。

  田园综合体建设意在综合利用农村资源,深度开发农业多功能性

  可见,田园综合体是新时期农业多功能性的实体性表现。与农业产业园等单个组织不同,田园综合体不在一个小的区域,而是在一个流域或者较大的区域,依据当地资源的独特优势而建立起来的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初加工)、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教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主体组织系统。田园综合体所开发利用的不仅仅是农业生产资源,还包括山岭、河流、湖泊,甚至寺庙、牌匾、名人故居、农民住宅和地方美食、习俗、戏曲等。
  对农业多功能性的极致开发是田园综合体的显著特点。其中,农业的生产功能是“皮”,其他功能是“毛”,在“皮”的基础上开发丰富多彩的“毛”。随着人们对农业需求的深化,农业多功能性开发的潜力是无限的,可以延伸到难以想象的地步。如贵州省湄潭县的“中国茶海”,就是一个全景域开放式的田园综合体。该景区拥有4.3万亩连片茶园,堪称目前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的茶海。景区围绕茶产业,打造茶海迷宫、温泉度假山庄、航天员疗养中心、中华茶博馆、国际山地车赛道、动漫主题公园、拓展训练基地等休闲、旅游、度假项目,还在核心景观区建有“观海楼”,游客可登楼环望壮美非凡的茶海风光。这个综合体尽管拓展出多种功能,但其核心仍然是茶,没有茶产业,其他都不存在。不管是旅游观光,还是休闲度假,抑或疗养健身,都是围绕着茶产业发展的,人们可以在观茶之余采茶、炒茶、品茶,也可以在健身、度假时享受数万亩茶园带来的优美环境,当然走的时候都忘不了带一包心仪的茶叶。从“中国茶海”所开发的功能看,动漫主题公园等看起来好像与茶产业没有什么关系,但都是围绕着“茶”这个主题而建的,茶是上述各个功能的“魂”。
  田园综合体一般是多主体开发的。由于功能多样、地域广阔,如湄潭“中国茶海”那样,一般一个主体开发就会力不从心,即使以一个主体为主,也会以小区域或主题采取招标或承包方式分散风险,因此,多主体是田园综合体的显著特征。一般说来,田园综合体会有一个类似于开发区管委会性质的组织进行管理,就各项具体业务进行招标或者管理,但具体业务的经营需要具体的组织,或者是企业,或者是合作社,也可以委托为农民个人(如小吃摊等)。
  目前,我国的田园综合体发展仅仅处于初级阶段,产业链延伸的空间十分有限,基本上围绕着主要农产品的观赏、品尝、休闲、购买等,将来需要借鉴“一村一品”经验,充分挖掘各种农业、农村资源,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使田园综合体真正“综合”起来。

  田园综合体建设应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

  那么,在多主体开发中,核心的主体是谁?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田园综合体”,说明中央的主旨是以农民或由农民组成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开发田园综合体,而不是企业或者其他主体。
  为什么要以农民为主体?在近年来的农业开发中,尤其是在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建设中,各地重企业轻合作社的倾向一直存在,以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的利益,甚至会给农业的长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当然,中央提出以农民为主体的思路,并不是排斥地方政府在开发中引进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而是强调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在开发中不能忽视农民的诉求,要以农民为基础。由于一家一户的小农户是分散的,由其集合而成的主体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因此,田园综合体最合适的开发模式就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
  怎样以农民为主体?上述模式中,龙头企业可以是多个,合作社也可以是多个,组建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可以田园综合体内不同区域为单元,也可以开发内容为单元。以后者为例,如在田园综合体内需要改造原有农房以承接度假、旅游等项目,就可以动员农民以农房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出资或引进资金对农房进行改造,一般的改造模式是:外观上保持村落原始风貌,内部装修星级化,设施一应俱全。农作物需要连片种植的(如“中国茶海”项目),可以流转土地,也可以土地入股方式,后者更有利于调动区域内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田园综合体项目的顺利推进。从长远看,能否真正保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田园综合体开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
  未来十年是我国农业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田园综合体是一个新提法,但各地已有不少成功经验,目前需要做的,就是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突破口,引领农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以顺利实现农业转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实习生、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