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

破解“为官不为”亦需补齐干部激励短板

周丽云

2017年04月24日16:4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针对破解“为官不为”问题,《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必须既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诚关爱,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4月20日《人民日报》)

每一名党的干部都是具体的人,都有自己正当的利益需求和精神追求。如果缺乏有效激励,干部的利益需求和精神追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不作为”,最终损害党的事业发展。因此,营造健康向上、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对干部的监督和激励就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分析时下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为官不为”现象,既有“只想当官不想做事”的“不为”,也有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为”,还有因升迁无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为”。而破解“为官不为”问题,必须从干部的思想根源上找准原因,做到分类施策。当务之急,就是要补齐干部激励机制的短板。

在干部激励机制的建设上,我们党已基本形成体系。如目标激励、信任激励、晋升激励,以及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和培训激励等等,在平时的干部人事工作中都得到了应用。但“为官不为”现象的存在甚至蔓延,说明这些激励机制的效果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这就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干部激励机制的调查研究,不断深化激励体系建设,提高干部激励机制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比如目标激励,虽然建立了层层分解的目标责任体系,但目标考核并没有实现到岗、到人,而且在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中,存在着事实上的“官本位”做法,从而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奖勤罚懒的目标激励效用难以发挥出来。因此,完善和落实干部激励机制,必须坚持“按需激励”的原则,认真分析研究干部的实际需求,努力做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争取最佳的激励效果。

干部的激励,还应该是全面的、经常的行为。对于系统、管用的激励机制,必须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得到执行。如果干部激励机制的实施中“看人下菜碟”、或者“雨后送伞”,难免会凉了其他干部的心,使干部激励失去应有的意义。

激励是一种方法,更是一门艺术。相对于监督惩治的“刚性条款”,干部激励更需要政策机制和情感投入的双重保障。从长远来看,只有建立起真正务实管用的干部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干部内生动力,让干部想干事、不出事,从根本上解决“为官不为”,这是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开创党内政治生活新气象的重要保证。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网评精粹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