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理论>>理论期刊>>《求是》>>每期精选

以结合促新闻创新

张效廉

2017年02月28日10:17    来源:《求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新闻舆论日益呈现出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在传播主体、传播机制、传播范围上也发生着深刻转变,因此,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就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只有不断以结合促进新闻创新,才能满足新要求,开创新局面。

筑牢上下结合的创新基点。上下结合,就是找准上级大政方针与基层生动实践的结合点与连接点,达到小故事、大思想,小人物、大主题,小事情、大寓意的效果。紧扣大政方针,在新闻舆论工作上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始终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同时,紧贴基层生活,持续深入地推进“走转改”活动,精彩的故事产生于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边防哨所,存在于普通百姓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乐中。鼓励新闻工作者把镜头多对准群众,把版面多留给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下到一线挖故事,努力奉献更多更好“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

打造长短结合的创新看点。长短结合,就是既要有长、深、重的“大通讯、大制作”,也要有短、平、快的“豆腐块、小清新”,长短灵活,不拘一格。大部头要浓墨重彩,对那些承载中央精神、关系国计民生等分量重、意义大、影响广的重磅新闻,要在重要版面刊登,黄金时段播发,并配发社论、评论,进行连续报道、跟踪挖掘。通过“经典大片”“连续剧”的形式,增强震撼力、感染力、影响力和穿透力。小版块要言约意丰。一句话、一张图、一个小视频,往往会以小见大、以精取胜。所以,新闻传播一定要学会“提纯”,做好“减法”,让受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最多、最有用的信息,产生最深、最持久的记忆,做到短小精悍、意蕴无穷。

夯实远近结合的创新支点。远近结合,就是既要有超前科学谋划,又要有当前周密安排。要有深谋远虑,对未来具有规律性的报道内容要提前研判、提早准备,坚持年初有安排,月初有计划,分阶段推进、按步骤实施。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新闻,也要未雨绸缪、制定预案,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有快速反应。新闻的生命在于新、快。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要即时报道,不“拖堂”、不延时。对时效性特别强的新闻更应立说立行、随写随发、随拍随播。通过未来与当前有机衔接、统筹推进,形成平稳、有序的工作局面,做到“一条红线贯穿,颗颗珠玑相连”。

破解冷热结合的创新难点。冷热结合,就是按照时度效原则,既要让负面舆情“冷缩”,也要让正面声音“热胀”。把负面舆情“冷缩”,就要坚持兵贵神速,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对各种突发舆情第一时间介入和表态,不让权威声音落在社会舆论后面。准确研判舆情,恰如其分掌握舆论引导的力度和尺度,防止“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讲求引导技巧,确保传播效果最优化、最可信。把正面能量“热加工”,针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等群众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要善于挖掘向上向前向好的事实,宣传各条战线取得的喜人成就,展现整个社会的光明主流方面。同时,准确把握正面报道的基调、数量、结构、节奏,大张旗鼓、强劲发声,提振全国人民的发展信心和工作干劲,塑造中国良好形象。

做强内外结合的创新亮点。内外结合,就是以内宣团结人民、鼓舞士气,以外宣展示形象、推介扬名。对内凝心聚力,整合资源力量,加强新闻宣传的联合策划和舆论引导的一体联动。通过专题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等多种形式,把创新的活力、发展的成效、人民群众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出来。对外树好形象,通过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境外媒体的多点联动,聚焦自然之美、创业之美、坚守之美、奉献之美,展示巨大潜力和比较优势、重大机遇和利好条件、美好前景和光明未来。

突出新老结合的创新重点。新老结合,就是既用好新兴媒体的技术优势,又发挥传统媒体的品牌优势,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双轮驱动。关键是用好移动智能新技术,在信息采集方面,大力采用无人机、全景相机、4G背包、移动导播机等先进设备,提高现场采集能力。在内容编辑方面,注重发挥一体化采编、大数据分析、云平台支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作用,打造智能化、集成化融媒体中心,实现对信息资源的高效整合、深度开发,充分共享。在产品呈现方面,积极应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动画、H5以及4G传输、移动直播等技术,实现新闻现场全息化、实时化,让受众身临其境、沉浸其中。内容永远是新闻媒体的根本,是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发挥传统媒体的“老”优势。传统主流媒体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在信息的权威性、分析力、解读力等方面,新媒体无法比拟。只有通过融合发展,巩固传统优势,提高新闻品质,深耕信息内容,推出具有鲜明思想性、创新性的深度报道和言论评论,才能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公信力、引导力和竞争力。

做优雅俗结合的创新落点。雅俗结合,就是在话语表达方式上细分用户群体,精准把握不同用户的需求特点和语言风格,量身定制新闻产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做到因事而异、雅俗共赏。在确保新闻信息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更多地借助艺术手段,巧妙植入报道主题、价值取向,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表现手法,讲求文采、注重修辞,做到内容美与形式美兼备,思想性与艺术性俱佳。要在通俗易懂上下大功夫,俗话说,真佛只说家常话。群众是语言大师,群众语言最丰富、最生动、最有生活气息。面向普通群众的新闻报道应该多使用那些便于群众理解、易于群众记忆、利于群众落实的“白话”语言,采取深入浅出、朴实自然的风格,摒弃深奥难懂、脱离实际的姿态。多些“土腔土调”“民腔民调”,少些“洋腔洋调”“官腔官调”。这样,才能更好地宣传政策、弘扬正气、服务人民。

不日新者必日退。新闻创新是一个永恒课题,新闻工作最先感受时代变迁,最需创新,也最应创新。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唯有始终保持思想活力、探索动力和创新张力,才能不断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染力。

(责编:杨文全、谢磊)
相关专题
· 《求是》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