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方法

杨生平

2016年01月25日09:5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已迫在眉睫。这既是国内发展的需要,更是国际交往的需要。只有建构灵活、多样与科学、完备的话语体系,才能更好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社会问题,引领社会发展,引导舆论,教育人民,增强国际交往的主导权与话语权。可话语体系的建构只有建立在科学话语理论的基础上,才会有真正的说服力、感染力与吸引力。

一、要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不仅表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上,而且还表现在社会领域的多个层面与多个层次上。它的建构应该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社会总体发展层面、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层面与具体社会问题层面来全面展开。就社会总体发展层面来说,应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话语理论(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理论);就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结构层面来说,应该建构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社会科学为核心的中观话语体系;就具体社会问题来说(特别是热点与焦点问题),应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话语体系。宏观话语与中观话语自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重点,只有建构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话语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才能更好地引领我国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等方面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事业;在国际上,可以抢得理论制高点,获得话语权,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国际影响力与吸引力。但微观话语也十分重要。微观话语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的建构与否以及建构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社会和生活的评价与看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可以左右社会舆论,关系到社会稳定。此外,在和平与发展年代,微观话语往往也随时可能成为国际舆论关注与争论的焦点。若处理不慎,可能导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被动结局。

二、要以尊重话语形成规则的方式建构话语体系

话语体系的形成自然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但也需要不断深入社会实际的精神与务实的工作作风。鲜活的话语往往形成于社会生活之中,若仅立足于理论象牙之塔是建构不了科学话语体系的。即使建构成功了,也不可能有巨大影响力与号召力。历史唯物主义自然对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有重要指导意义,但它毕竟不能代替具体话语的建构,更不能充当具体话语的核心内涵。因为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宏观理论,它能比较对应地指导包括经济、政治与文化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而中宏话语特别是微观话语它们涉及的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甚至比较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不可能从历史唯物主义之中寻找到直接答案。对此,要研究一种话语首先就必须全面了解跟此相关的陈述在不同领域中的表现,通过对它们的聚合,再对此进行理论化;能达到科学高度的,还需要对它进行科学化。微观话语分析是中观话语甚至是宏观话语形成的前提与基础。只有有效利用并合理布局微观话语的中观与宏观话语,才是有效率与生命力的话语。当前,我国中观话语建构也十分重要。科学中观话语建构只有在正确处理它与宏观、微观话语关系后,才可能真正做到。中观话语建构必须以宏观话语为指导,微观话语为依托,才能做深、做实。在所有话语建构中,社会关系理解、学理程度探究与策略的形成至关重要。只有把所有话语理解为特定社会关系中的话语并从具体社会关系中理解不同陈述的形成,才能真正理解话语形成的原因与建构话语的方向。

三、要将建构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

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原则是有比无好,全比缺强。因为话语不只是一种理论,它是一种影响人的行为的实践力量,因此,无论在国内舆论场还是国际舆论界,有话说总比无话说强,能回答总比不回答好。失声的后果不仅仅是主动放弃话语权问题,更可能使另类声音影响国内社会发展或影响本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与地位。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建构具有自身特点的话语内容与话语理论。即使这些内容与理论一开始并不完备,并不精准,但这些都可以以后慢慢解决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可以从推行我们的真理意志入手,把我们对科学理论建设的理解和话语内容建构的思路推广于整个社会(包括国际社会),通过话语形成规则、方法和策略的推行,在传播特定真理的同时让更多话语内容按这些方式得以产生和演绎。在此,对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做好这样的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它们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才人和产生知识的地方。在坚持以建构和引导为主的同时,配以一定的规矩与纪律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个规矩与纪律的制定应重点表现在对言语规则的强化、言语环境的净化与言语主体权利的限定上。由于话语的形成既跟社会关系有关,又跟学理构建和策略采用有关,因此,强调争鸣、对话与批评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这些可以让人们更好认清话语形成的复杂性,理清构建思路,促成科学话语的形成与发展。

四、要将社会实践与话语实践有机统一起来

“事实胜于雄辩”无疑是对社会实践与话语实践关系的最好诠释。话语实践影响再大,相比物质社会实践的决定作用来说,它仍然是第二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影响力更取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影响力。若经济发展不到位,综合国力没有明显提升,即使话语体系再完善,建构能力再强,它也不可能产生巨大影响。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制造那么多有世界影响力的话语议题与话语理论,除了跟它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有关,更跟它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影响力有关。他们不仅在话语设置和话语建构上有一整套措施与方法,而且在话语传播力与渗透力方面也有相应配套的措施与方法。他们可凭借资本与科技的打造,借助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等平台工具,通过编构电影、电视剧以及打造新的生活方式、休闲方式与和娱乐方式等,在全球范围内集中宣传、推广他们的话语内容与话语形式,形成可轰动全球的话语制造效应。这就是说,处理好社会实践与话语实践的关系问题,要求我们既要练好“内功”,又要练好“外功”。社会实践与话语实践关系还告诉我们:话语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随时都会出现更新的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且不说一套话语形成后有一个不断受社会实践验证的过程,就单从特定社会某一个时期来看,要想完成所有话语问题的研究与建构就有相当大难度。由于当今社会物的象征价值(文化内涵)不断加入,而象征价值的标准又处于不断流变之中,围绕同一物就有可能在瞬间爆发出若干陈述,更何况还随时随地会涌现新的物及新的陈述。面对这一个问题,除了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外,还需要建立开放机制与开放式研究方法,以此应对随时而来的新陈述与新事物。对于已经形成的话语,在不断验证其真理性的同时,也要保持开放态度。因为已经形成的话语自然是根据对同一事物的若干陈述的聚集与研究得出的,这种聚集不一定是完备的,在社会实践发展中随时还可能产生关于这一事物的其它陈述。已形成的话语知识无疑对新产生的同类陈述的研究与分析有指导意义,但不代表新产生的陈述不能颠覆已有的对这一事物的知识性看法。这样,关于这个事物的话语知识又需要进行新的研究,并从中得到更新的知识。

总之,话语是一种独特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构建,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遵循话语形成与发展规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并成为软实力。(杨生平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原载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6期,有删减。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