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推进治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许耀桐

2016年01月06日10:18   来源:河南日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各级党委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可见,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已成为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议题。那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怎样的意义?当前我们需要在哪些领域推进治理现代化?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对此,我们采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本报记者杨晓东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记者:我们注意到,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我们党已经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十三五”规划建议稿再次予以强调,其意义何在?

许耀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实际上,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不断探索这个问题,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的进展尤为显著。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同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不断出现乱局形成了鲜明对照。这说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相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深层动力

记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需要在哪些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许耀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场国家治理领域的革命。就目前而言,应当在以下几个领域重点推进:

经济领域的市场治理。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和公平性。

政治行政领域的政府治理。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到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四个分开。转变职能的实质是简政放权、自我革命。要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转变职能还要统一效能、突出服务。政府治理,需要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政府更多地转向了公共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

文化领域的文化和思想道德治理。现阶段中国的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部分。发展文化事业,要构建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治理的体制机制。治理文化产业。要培育传统文化产品交易市场,发展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物流基地,培育好文化要素市场。文化治理的重点还在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

社会领域的社会治理和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国家治理的根本和基础,就在于搞好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应该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社会组织很重要,很多方面的社会治理,要借助社会组织来进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社会治理的重心,在于促进群众的城乡社区治理,推进基层群众自治,使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生态文明领域的生态治理。现已形成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且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中央明确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在生态文明领域,要加大生态治理,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党的建设领域的执政党治理。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要转变功能,从各种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主要从事决策建议、监督调节、思想导向等治理活动,利用各种支持资源,充分发挥其政治治理的最高权威作用,并通过政治角色发挥带头作用,依靠各行各业中干部、党员在治理中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提升党和国家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因此,在国家治理能力系统中,首先强调的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这就是依靠法律制度和规章制度进行依法治国的能力,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也可以说是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的总能力。

领导干部要自觉提升治理能力

记者: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领导干部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许耀桐:领导干部在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方面,最重要的就是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确保党和国家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有依法行使权力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事务。从目前来看,还需要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要讲纪律守规矩。党纪严于国法,纪律要挺在法律之前,这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前夕,中央颁布修订后的《纪律处分条例》,突出了政治纪律,凸显了纪律的重要性。纪律是成文的规矩,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规矩体现了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的工作和行为规范。在这些规矩中最重要的是政治规矩,这些政治规矩构成了党的政治生活。要讲政治规矩,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党的政治生活严起。

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事业顺利发展。这方面,“十三五”规划建议都有明确要求,重点是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

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干部,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把为全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唯一的追求,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严格遵守党纪国法,严格按制度和程序办事,严格管理自己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不搞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为全党同志树立爱党爱民、勤政敬业、廉洁奉公的榜样。

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识民情、接地气。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全部工作中,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许耀桐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