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刷新见解

让民法典展现中国逻辑

朱 涛

2015年08月28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让民法典展现中国逻辑(刷新见解)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也是调节市场经济的根本法,更是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志。近些年,我国民事立法发展很快,在产权保护、维护交易安全等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为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作出了很大贡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市场法律制度建设,编纂民法典。编纂民法典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意义。

  民法典是国家法治现代化的标志。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事法律制度体系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以民事法律制度优化市场环境、完善市场主体的权利配置,能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稳定、有效、公平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以民法通则为基础,包括婚姻法、继承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民事法律,并构建了现行民法体系。这些民事法律制度的制定实施填补了我国民事基本法的空白,对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各种社会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这些民事法律制度终究不能取代民法典的地位和功能。而且,各民事法律制度制定的历史背景存在差异,有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各民事法律制度之间还存在不统一、不协调等问题。因此,适时编纂民法典,统一解决这些问题,既具有现实必要性,也是我国法治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的体现。

  民法典是实现民事权益保障的基本法律。编纂民法典体现了当今世界立法潮流。如何科学构建社会生活中各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涉及民法追求的终极价值,但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外的立法经验表明,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结构和社会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社会价值格局也会发生改变,而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离不开法治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更需要法治维护,各种社会经济交往也只有在法治环境下才能顺利开展。当今民事权益保护的立法趋势,正是以人为立足点,不断提高其作为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丰富其权利内容,并依法设定民事主体的行为边界,创造平等的交易条件。只有这样,民事主体的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市场诚信才能逐渐形成,交易规则才能得到遵守。我国的民法典应通过合理架构为民事活动提供基本准则,为交易活动确立基本依据,坚持和弘扬平等、自由、效率等价值理念,并围绕这些价值理念作出制度安排。

  民法典应当体现中国特色。法治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伦理道德等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社会经济基础而存在。民法典不仅是社会经济生活在法律上的反映,而且是人民生活方式的总结和体现。编纂民法典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客观需要,在制度设计上决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立法逻辑,而必须充分展现我国的逻辑和特色。编纂民法典不是对既有民事法律制度的简单罗列与汇编,而应对现行民事法律进行体系性整理及论证,使之能够覆盖当前社会生活的全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时代特征。中国的民法典必须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具有中国精神。编纂民法典应根植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不断提升和完善制度背后的法学理论,努力释放和丰富制度的功能,促进社会生活稳定繁荣。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万鹏、赵晶)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