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专题深思)

姜波:新常态需普惠金融更普惠

2015年04月16日08:1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原标题:新常态需普惠金融更普惠(专题深思)

  普惠金融的核心理念是规模微小化、服务内容广泛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更加凸显。同时,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金融创新,一个更加开放、便利的普惠金融体系渐具雏形。为了使金融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发展普惠金融”写入《决定》。在中央精神指导下,在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普惠金融顺应形势、发展迅速,但在覆盖范围、可获得性、安全性和便捷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中,普惠金融面对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对金融机构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常态对金融机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渗透,使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小型化、专业化、智能化趋势,新兴小微企业迅速成长,对普惠金融的需求更加迫切。但由于成长型小微企业具有轻资产、重技术特征,与金融机构主要以有形资产抵押为基础的信贷模式不相容,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改变这种资金供给与需求不相匹配的问题,金融机构必须创新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形成与轻资产、重技术的小微企业特征相适应的新型信贷管理模式。

  新常态对金融机构信息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普惠金融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其资金需求具有“短、小、频、急”特征,因而单笔金融服务成本较高。随着企业小型化发展,小微企业的地位更加重要,金融机构信贷业务成本趋于提高。时下方兴未艾的大数据技术为降低金融业务成本提供了可能,即通过互联网金融精细化、批量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模式降低成本。这要求金融机构抓住信息化机遇,大力加强信息化和移动金融服务能力。

  新常态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风险问题是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共性问题。在新常态下,随着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相当一部分产能过剩产业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金融机构的隐性风险将逐渐显性化。同时,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主体、商业模式、新兴产业都处于成长期,各方面的不完善导致信贷风险较高,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风险考验将更加严峻。

  应当看到,发展普惠金融对于金融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仅是业务拓展,而且是推进金融创新的重要抓手,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举措。

  创新服务模式,匹配资金供求。针对新型小微企业金融需求特点,对客户准入、授权授信、业务流程、担保形式等环节进行再造,实现客户“进得来”“贷得到”。例如,针对成长型的科技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以知识产权抵押、质押为基础的信贷服务模式,并加强与创投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资金的合作,以投贷结合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

  创新金融业态,降低融资成本。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对金融产品实行标准化、批量化和专业化运作,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单笔业务的成本。比如,可利用互联网为“三农”提供金融服务,建立“三农直销银行”,发展涉农电商服务;利用智能手机普及的机遇,发展移动银行服务,低成本、高效率开拓服务空间。

  创新管理模式,防控金融风险。金融机构应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特点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着重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针对农村信用体系薄弱问题,构建区别于城市金融的“三农”金融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版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