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刘昀献: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谈

2014年10月22日14:46   来源:文汇报

【核心观点】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将其全面渗透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的各个要素之中,细化为各行各业各方面的行为规范,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上海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努力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天下事必作于细

天下事必作于细。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必须将其全面渗透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过程的各个要素之中,细化为各行各业各方面的行为规范,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

一是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治理的各个层面、各项治理的具体实践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理念,把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政策、制度,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体制机制。

二是各行各业要建立健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规章制度,把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要完善企业规约、机关守则、市民公约、乡规民约、教师规范、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三是从细节着手,引导人们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意义、体验崇高、增进认同。践行价值观最基础的主体是个人,培育核心价值观基础在个人价值观的培育上,个人价值观的培育目标要细,要求要细,责任要细,措施要细。机关、学校、宾馆、影院、剧院、医院、车站等各种公共场所都应在显著位置标示体现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相关规约,各种规约条文一定要具有操作性,要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要把引导与约束结合起来,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良好社会风气。

积小德为大德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人们行为养成的基本规律,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做起,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普及化。将培育核心价值观这一大命题转换入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

一是要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将“大社会”转化为“小舞台”,把“大道理”转化为“小人物”的具体行动。要大力弘扬人民群众中的嘉言善行、凡人善举,引导人们学身边道德模范、中国好人、时代楷模,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基本规范做起,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常修善德、常怀善念、常做善举,防微杜渐,坚守正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要从家庭抓起、从娃娃抓起,使核心价值观进家庭、进课堂、进头脑。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个舞台,首先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家风家训家规中,使公民上好人生的第一课。同时要加大各类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把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摆在突出位置,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逐步引导青少年成长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新型公民。

三是管好微文化环境,凝聚社会正能量。当下微博、微信、手机媒体和社交网络已成为新的舆论生成策源地、文化传播集散地、思想交锋主阵地。微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个体的“微小”和群体的强大。微文化热心公益、关注社会监督,助推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由于各式微平台的准入门槛低,身份验证的难度大,敌对势力、非法组织者等都有可能在这个平台上传播反动、迷信、淫秽、庸俗等不良内容。因而涉足网络空间的每个人都要“自律”,同时还必须加强网络空间的社会管理,为虚拟世界的个体行为和社群活动提供正确价值导向,凝聚“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关键在于实践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践经验的升华,并以指导实践为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培育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实践,要通过国家倡导、社会引导、个人养成,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一是要加强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二是要注重实践养成。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农户、文明家庭等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三是要建立国家、社会和个人联动机制。要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贯穿到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方面,用法律的权威推动核心价值观建设。各个行业、社会各方面要结合各自职能,把核心价值观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制,制订规划,完善措施,扎实推进。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使其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就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驱动力,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价值理念、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发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作者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导,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风险和考验研究》首席专家)

原载:《文汇报》2014年7月24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赵晶、谢磊)
相关专题
· 刘昀献专栏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