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体坛走笔:何不寓“练”于乐
杨学博 张金艳 
2013年07月29日16:5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常听学生抱怨,那些新鲜的、好玩的活动,学校很少开展。现在,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上主要让学生从事传统的球类和田径活动,较少涉及休闲活动,一些孩子因此对体育课缺乏热情。

英国伍斯特大学从事学生体育研究的哈德曼教授认为:大众传媒和信息技术在青少年群体中催生出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他们认为娱乐休闲行为与正式的体育运动截然不同,他们更喜爱的是非正式的体育活动。

必须承认,现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太多变化,他们接触了父辈们没有接触的很多东西。很多青少年在喧闹的城市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游戏场,他们通过溜冰、滑板、蹦极、滑雪、漂流、冲浪等运动项目来寻求刺激的体验。

很多业内人士反思中小学体育教学时指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成人化、竞技化的色彩应该淡化,让孩子的体育锻炼有更多的个性化色彩,寓“练”于乐,当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中央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贾志勇介绍,日本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青少年体力(相当于我国的体质)问题。学校在执行“青少年的体力在下降,要提高体力”这一行政方针时不遗余力,甚至有执行得过了头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对提高体力的体育锻炼出现了厌倦情绪。鉴于这一教训,日本的学校体育及时调整,开始向“快乐体育”、“更加快乐的体育”的方向变更。

当然,学校体育课的改革也要按照一定的节奏,不可能单纯去迎合学生的趣味。而且,不可能所有的学校都能配备足够的设施。贾志勇说,目前,学校的体育设施还是比较落后,场地也严重不足。但是,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总要有“快乐体育”的观念,才有“快乐体育”的行动。学校体育应该探索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努力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这样,学生才更愿意动起来。(2007.05.23)

(责编:万鹏、朱书缘)

相关专题
· 人民日报理论部编者文汇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