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理论 >>
总结我国的就业政策
2012年12月14日15:05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二)针对两大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政策

1.民工就业政策

21世纪之后,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为了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对外出农民工采取了积极引导和强调公平的政策。

2002年1月,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解决农民进城工问题的16字方针: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

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这是一份标志着农民工政策导向发生根本转变的里程碑式的文件,开始从农民权利的角度和农民发展的角度看待农民工。

2004年,国家计委和财政部出台了年底以前取消面向农民工的7项收费。

2004年中央1号文件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进城就业的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将进城务工工人人员列为产业工人,标志着农民工的新社会阶层身份在政治上得到了正式承认。同年,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的通知》,明确要求取消不合理审批事项和收费,清理、简化该保留的涉农进城就业审批事项和收费项目。

2006年1月18日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搞好公民工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解决农民工社保问题、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等,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已经将解决农民工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2006年3月,正式组建由31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国务院农民工工作联系会议,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研究拟定农民工工作的重大政策、督查政策落实情况等。

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通知》,要求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开辟“绿色通道”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2009年2月1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该文件高度重视外出农村劳动力回流和就业问题。

2.大学生就业政策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从2002年以后更多地体现了政府利用“扶持之手”更加有效地提升市场选择的效率,并在大学生就业的短期紧张阶段通过政策激励引导大学生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就业的目标,体现了市场选择机制的完善和政府机制完善的结合。国家正在构建高校毕业生自由就业政策、创业激励政策、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就业激励政策、以“志愿计划”为形式的高校毕业生动态就业政策、就业准入政策、就业见习政策、就业财政支持等综合政策体系,以有效应对大学生就业的短期紧张和结构缺口。2002年以来针对大学生就业出台的政策如下: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此外,该意见还提出“拓宽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各级人民政府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拓宽渠道、引导并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这也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改变了过去主要往发达大城市集中、往国有重点企业和建设项目集中的传统做法,开始想西部、中小城市和非公企业扩散。

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发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该意见除了再次阐明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义外,还重点提出要完善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和艰苦边远就业的优惠政策。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这是首次将大学生就业问题写入党的重要文献中,标志着大学生就业问题进入了国家战略发展的视野当中。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有助于形成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良性互动。

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制订了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等七方面的措施。教育部推出了六大举措力促大学生就业。包括: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中西部地区就业;鼓励重大科研项目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加强专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大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2011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以下简称《通知》),分别从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中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和部队就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培训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就业,大力加强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5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在财政、税收、金融、就业服务等方面的鼓励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责编:张湘忆(实习)、赵晶)

相关专题
· 理论书库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评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