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獨家特稿
分享

理論觀察

【理響中國】新征程全面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滕翠華

2022年08月22日14:37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力量源泉,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新時代新征程大力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讓人民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對於煥發鄉村社會文明新氣象,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的時代意蘊。

堅定文化發展根脈,厚植鄉村文化自信

在新的起點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悠久的農耕文明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根脈,優秀的鄉村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思想智慧,維系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集體記憶,也鐫刻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標識。筆者認為,振興鄉村文化是一條融合文化傳承、文化治理、文化創新、文化共享、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之路,也是引領鄉村振興的深層動力和“鑄魂工程”。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其中,文化認同是堅定文化自信的根基。從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鄉村文化認同是維持鄉村社會秩序有效運行的內在基礎,如果農民沒有共同的價值追求和高度的文化認同,就不可能有“記憶的家園”“精神故土”,也就談不上社會的良序、文化的振興和民族的復興。當前,許多富有泥土氣息的鄉村文化在城市強勢文化、流行文化等多元文化的滲透、沖擊下逐漸式微,農民亟需用豐厚的道德滋養和優秀的文化浸潤,重建鄉村文化自信。筆者認為,新時代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傳承、發展農耕文化中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典型示范和民俗資源﹔深入推動鄉村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發揚﹔倡導科學文明生活,移風易俗,實現鄉村優秀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厚植鄉村文明根脈,讓農民群眾守得住“根”,記得住“鄉愁”,卸得下“負擔”,看得見“遠方”。

堅持“志智”雙興,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任何文化都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展現。廣大農民群眾是鄉村文化發展的主體力量,其主體能動性的發揮直接決定著鄉村文化發展的成效。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關鍵在於激發人的觀念、提升人的能力、增強人的干勁,其核心要義就是增志、興智,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智力支持。

筆者認為,“增志”主要是用理想信念的力量,加強對農村群眾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摒棄封閉落后的觀念,增強其依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走向共同富裕的動力和信心。要通過久久為功的文化熏陶和典型示范,加強脫貧攻堅精神的宣傳教育,用脫貧攻堅英模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農民斗志,培育農村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理性平和、積極向上、文明友愛的社會文化心態,逐步引導低收入農民祛除“貧困村、貧困戶”的自卑意識,避免“躺平”,提振“寧願苦干、不願苦熬”的精氣神。“興智”主要是用知識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力量,幫助農民學習先進文化知識,掌握先進技能,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養。通過政策支持、義務教育、文化宣傳、職業技能培訓等,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增強農民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能力,使其致富的基礎更穩固、成效更持續。

深挖鄉村文化資源,重塑鄉村文化新業態

作為空間地域形態的鄉村是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鄉村文化不僅具有教化培育、信息傳遞、提升認知、推動發展等功能,而且還是一種“精神生產力”,這種人類特有的社會活動和實踐形式,可以讓農民既“富腦袋”,又“富口袋”。鄉村文化振興可以發揮“文化生產力”的物質力量,通過繁榮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提升鄉村文化對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帶動作用,以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這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

脫貧地區,尤其是革命老區或少數民族地區,可以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新媒體等現代化平台,盤活地方紅色文化、歷史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等資源,將文化中蘊含的歷史記憶、集體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與文化產業充分融合、創新,將富有鄉村特色的文化符號推廣開來,加快實施“文化+生態+產業”發展戰略,集中建設一批紅色革命實踐培訓基地,集中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鎮(村),創造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讓傳統村落、民族村寨、手工技藝、古建遺存、民族服飾、民俗活動等蘊含鄉土文化氣息的載體“活起來”。這不僅延長了產業增收鏈條,開拓了產業振興新通道,而且增強了農民對鄉村價值理念、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等的高度認同,提振了傳承發展鄉村文化的內在動力。

提升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豐富鄉村文化新生活

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存在。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作為承載文化精神價值的物質基礎和傳播形態,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和重要載體,也是促進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支點。增加優秀鄉村文化產品和服務的有效供給,為廣大農民提供高質量的精神營養,不斷提升政府文化服務效能,提高農民群眾的教育、文化、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是我們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筆者認為,針對一些農村地區存在的公共文化產品較為匱乏、文化消費結構比較趨同、文化生活有些單調枯燥,群眾參與度不高,鄉村兩級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還存在盲區、盲點等問題,我們需要加大力氣推動解決,同時廣大農民群眾對高質量文化需求的內容日益豐富、結構不斷升級。

筆者認為,在各級黨組織的領導下,我們要統籌和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探索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民為主體、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鄉村文化治理共同體體系﹔各地要打通“最后一公裡”,逐步實現文化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資源下移和文化服務下移,健全鄉村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農民文化需求為導向,積極開展“菜單式”“訂單式”“差異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鼓勵鄉村文化傳承藝人、社會團體、民間文化組織“自辦文化”,塑造鄉村特色文化品牌﹔深入開展農村志願文化服務活動,積極探索鄉村特色文化志願服務供給模式﹔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逐步培養農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積極推進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讓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質量的文化大餐﹔積極發揮大數據、新媒體作用,實施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增強公共文化設施的數字文化服務能力,使農民群眾及時便捷地獲取優質數字文化資源。

文化強則國家強,鄉村興則國家興。在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上,我們要接續寫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的“大文章”,在鄉村文化發展中推動鄉村振興,在鄉村文化振興中實現文化惠民、文化悅民、文化智民、文化富民,在鄉村振興中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篇章。

(本文系2021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一般項目(21JDSZK128)階段性成果)

(作者為天津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天津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學基地研究員)

(責編:代曉靈、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